郭金龙:社科联应成为首都高端智库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03
11月2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宣布了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表彰决定,市属高校的研究成果首次获得特等奖。市委书记郭金龙出席大会并讲话。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在系统初评的基础上,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12个学科评审组、74名评审专家的严格评审和市评奖委员会总评,共评出204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60项。本次获特等奖的作品有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四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张世明教授的《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五卷本)》、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的《中国诗歌通史(十一卷本)》、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的《中国散文通史(十三卷本)》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市属高校的研究成果首次获得特等奖。
郭金龙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通过社科评奖力推优秀理论著作等形式,市社科联在理论研究与宣传、决策研究与服务、社科宣传普及、社科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于社科联未来的工作,郭金龙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是要努力构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思想文化高地,做到四个“深刻把握”,即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特征,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特殊作用,深刻把握基础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的战略地位。
其次是要加快建设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智库。郭金龙强调,社科联未来的工作,应该坚持贴近首都决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反映人民呼声,坚持人才优先发展。郭金龙同时还指出,要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要发挥“联”的作用,也要履行“研”的职责,还要开展“普”的工作。
此外,会议还选举了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沈宝昌为北京市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并选举了21位副主席、95位常委、229位委员;聘请王大明、陶西平、满运来为名誉主席;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市社科联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社科联章程修正案和第二届监事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