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党员各行各业当先锋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吴迪 发布时间:2014-06-30
■破解首都发展难题,他们逢山开路,遇河搭桥 ■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服务群众,他们满腔热情,捧出一颗心 “科学从来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出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排水集团工程师张树军的座右铭。 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红菌”让污水“化浊为清”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了它,不必再建一座曝气池,温室气体排放大大减少,城市集约处理污水再获良方。这一引领现代水处理工艺革命的先进技术,在过去20年间,一直被封锁于少数企业中。 张树军带领的技术攻坚团队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为了掌握这一技术,他们没有经验借鉴,就从仅有的几篇学术论文和调研资料入手;没有成型的设备,就自己动手设计;没有种菌做实验,就找来不同的污泥做接种……在过去的7年里,张树军带领他的团队扎根实验室,没有节假日,不分黑白天。他说:“如果哪一天没进实验室,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做实验枯燥,又没有额外收入,干嘛跟自己这么较真?张树军心里早有答案:科学研究给了他报效国家的机会,没有理由轻言放弃,这既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被国外垄断的专利壁垒,终于被张树军的团队攻克,并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率先应用。 在转型发展的北京,各行各业随处可见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身影,技术攻关,他们是排头兵;奉献社会,他们是螺丝钉;服务邻里,他们是热心肠;保障安全,他们是防护林。 长年驻守赵公口长途车站的民警王聪颖一人查获全国和省级网上在逃人员150余人,有人问她:女同志,斗疑犯,害不害怕?她回答说,只要有为群众安危舍生忘死的斗志,再危险也能冲上去。 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分子实物的化学家高松院士,每个学期都要用大量时间走上本科生的讲台,亲自板书推演复杂公式。他说教师才是自己的“第一身份”,科研工作之余几乎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学生。 曾志愿服务西藏31年的老医务工作者叶如陵,退休后,又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顾问。立志做一辈子志愿者的他,每天通过跟居民唠家常为他们免费诊断。邻里无不交口称赞:叶大夫就是社区里一面永不褪色的党旗。 参加过1500多次职业技术考试的动车驾驶员李东晓,门门优秀。为了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李东晓在烈日炙烤下沿铁路线徒步熟悉行车环境,56天没有回家。他绘制的“1800秒高速列车操纵法”成为高铁驾驶员的安全指南。 首都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细节能说上几个昼夜。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首都广大共产党员争做各行各业模范先锋,他们肩负重担,心无旁骛,忘我工作,正在努力创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业绩。
上一篇:海淀区设立为民办实事互动平台
下一篇:北京市代表团赴河北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