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金海湖镇建设综合执法平台,打好集中打击+日常监管“组合拳”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平谷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6-06
多年以来,在乡镇一级普遍存在联合执法的难题,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责任与权力不匹配、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监督考核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由此带来的违章违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生产等底线问题逐渐成为了制约平谷区经济发展的顽疾。
2016年5月14日,基层治理能力不足带来的矛盾又一次集中爆发,金海湖镇发生金矿盗采事件,造成6死1伤的恶性事故。平谷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决定全面向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宣战。
2017年1月16日,平谷在盗采多发区金海湖镇果断启动“安全生产、安全稳定,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打击违法犯罪”即“双安双打”专项行动。区政府赋予乡镇“吹哨”权,即联合执法召集权,各相关执法部门及时响应,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执法现场,根据现场情形分析问题、分解责任、确定执法时序,及时有效执法,做到“事不完,人不走”,破解了基层管理难题。平谷区把这种机制形象的成为“乡镇吹哨、部门报到”。
一、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双吹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作为平谷区“双安双打”工作试点,金海湖镇坚持党建引领,结合“支部吹哨、党员报到”机制,在指挥部上建立临时党支部,统筹16个职能部门下沉一线执法。制定“8+4”工作法(8项工作方案+4项工作制度),探索出了“突击式、账单式、补位式”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执法模式。通过为期117天的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以盗挖金矿和砂石为代表的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地区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此基础上,金海湖镇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化和复制到“疏整促”、“四治一保”(治气、治水、治土、治环境,保生态)、散乱污治理、库区综合整治、乱村治理等镇域各项重点工作中,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在金海湖库区综合整治中,乱排、乱建、乱烧、黑导游、非法野钓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治理。
两年来,通过“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的“双吹哨”工作机制,金海湖镇不断强化基层治理,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吹哨完善升级,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
1.固化完善“吹哨”工作机制,建立镇级综合执法平台。
市委部署“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以来,作为平谷区示范点,金海湖镇主动对接区政府法制办等职能部门,积极提出工作需求和意见建议,推动平谷区出台北京市首个《综合执法工作规则》。在工作规则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镇级执法平台建设方案,实体化镇级综合执法中心,固化以守住底线为目的的吹哨模式。
在深化“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综合执法模式的基础上,金海湖镇综合执法平台立足于压实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同时突出属地管理,整合基层各类执法和服务力量加强日常监管,创新建立“1+3”四级吹哨执法模式(1,即乡镇吹哨、部门报到;3,即村级吹哨、职能科室执法力量报到,科室主责、其他配合,镇级要求、村级落实)和“10个一”(一个临时党组织、一个常设机构、一批移动执法人员、一本权责清单、一级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支服务队伍、一套工作运行机制、一套多网融合的信息指挥系统、一套考核评价体系、一个固定办公场所)工作法,形成了高效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深化吹哨机制,完善吹哨模式,加强基层综合治理。
深化吹哨模式,实现由“执法哨”向“管理哨”的升级,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是关键。金海湖镇明确了村级(单元格)是日常管理的主体,采取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结合党员积分制、干部四亮工作法,整合村内各类服务人员为网格员,负责发现、处理、上报、吹哨执法和后期管理。对于小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村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吹哨上报执法中心,职能科室牵头解决;镇级解决不了的问题,统筹执法部门综合执法解决。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后,单元格内各类隐患问题均能够及时有效处理,逐步实现了属地管理的常态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