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建设“多网”融合网格体系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7-30

近年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通过构建棋盘式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网格化闭循环运行平台、创新数据管理“大栅栏”模式,多方联动促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全方位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

构建棋盘式社会治理新格局

通过多年实践,大栅栏街道在对地区区域单元进行细致划分和详细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谋划“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整理计划”这一顶层设计,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力争到2030年将地区建设成为“文化彰显、风貌延续、活力创新、环境提升、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

为确保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街道坚持深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地区融会贯通、多方保障的棋盘式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架构。打通“区-街道-社区-网格-街巷-楼门院-居民户”七层纵向脉络,和“公安、武警、工商、税务、食药、交通、防火、房管、辖区单位”九级横向脉络,以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楼门院长、准物业保安七支核心骨千力量为支撑,通过街道全响应指挥系统的信息化中枢统筹调度,构建出大栅栏立体式、多维度、全方位的联动工作格局,为地区“多网”融合的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网格化闭循环运行平台

为了“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大栅栏街道充分发挥区、街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功能,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协调联动,形成了“网格划分、力量配备、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的闭循环运行工作平台。

大栅栏街道以一个社区为基本工作单元划分多个网格,街道9个社区,共划分为60个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责任区,共60个网格责任区,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同时,每个网格均由“五员”即网格管理员、网格服务员、网格执法员、网格协调员、网格共建员组成,在此基础上,选派61名机关干部担任街巷长,发动60余名社区干部,建立113个志愿服务分队,形成“一格多员”与“一员多格”相融合,“一专多用”与“多专一用”相补充的网格力量配置格局。

同时,大栅栏街道还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入户网络,建立处级干部联系社区、机关党员干部下街巷、社区工作者下网格、社区党支部联席会、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等工作机制,深入居民院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在任务分派过程中,街道依托区全响应调度系统和街道“大栅栏街巷事”APP,统筹调度街道科室及辖区范围内科站队所的工作力量,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问题处置方面,街道建立健全处级领导、街巷长、社区党委三级“吹哨”机制,问题按照社区党委、街巷长、处级领导的“吹哨”优先级逐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依次向上吹哨,主责部门和协办部门统筹调度街道科室及辖区范围内科站队所的工作力量,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区反馈。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疑难问题区级协调”的工作机制。

创新数据管理“大栅栏”模式

近年来,大栅栏街道还立足区域实际,落实“以房管人”和“以房管业”的总体思路,加强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融合,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精准化。在基于GIS的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创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大栅栏街道科学设计了18位房屋唯一一标识码,为每一个房屋建立了独有的“身份证”,为公安、城管、消防、食药等部门建立统一的巡查管理工作平台。同时,融合各部门权威数据,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融合区级平台,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说话,并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在街道GIS系统叠加各业务图层,实现一张图作战。此外,建立街道统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用好区级全响应调度平台落实信息系统融合,对地区各类突发事件和居民诉求实现从发现到反馈的闭环式响应。

上一篇:海淀区委社工委组织召开商务楼宇中心站站长工作例会

下一篇:海淀区加强“三融合”扎实推进律师行业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