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解决停车难问题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10-18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区城市管理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解决思路,合理布局居民停车场所,挖潜地区停车资源,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实现停车泊位增加,区域停车秩序明显改善,停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城市静态交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建立党建引领机制,大力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进党建引领街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真正解决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区委组织召开全区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工作部署大会,下发了《西城区关于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居民区停车难问题的工作方案》,督促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街道统筹各方面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什刹海街道在保证现有道路通行的基础上,对混乱无序、无偿使用的停车乱象进行整治,重新施划自治车位,尤其群力、护仓胡同的集中整治使胡同面貌发生根本改观,不仅道路畅通,停车有序,管理到位,本地居民的停车需求也得到了有效满足。
二、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
积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指导15个街道通过实施自治车位施划、建设临时停车场、停车资源错时共享等措施,全力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区共新增居民停车泊位1486个,其中,新增地面车位1034个,立体车位79个,地下车位313个,其他60个。主要是搞好“三个统筹整合”:一是统筹整合辖区单位停车资源。白纸坊街道清芷园社区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成员单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提供建设用地,三元清芷园物业公司提供资金,新建地面停车场1处,增加地面车位80余个;清芷园开发商利用原规划建设用地,新建2个地面停车场,增加地面停车位200余个。二是统筹整合地区停车资源。组织协调各街道利用边角地、拆迁待用地、老旧小区改造、拆违、开墙打洞治理等契机,积极协调腾退空地、合理利用,不断开拓停车资源。年初以来,仅新街口街道就在育德胡同东口、马相南口、前牛角等地新增停车位195个。目前国英园小区、西直门南大街18号院等小区和单位已经同意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并与建设方达成初步意向,建成后将新增车位290个。三是统筹整合信息共享停车资源。比如,德胜街道由党建引领,按照“分时预约,精准共享”的服务理念,在黄寺大街24号正式启动“德胜·首中共享停车平台”,这也是北京市首个共享停车平台,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个人)参与、科技支撑、疏堵结合、多方共赢”的共享停车模式,不仅激活了小区闲置车位,增加车位供给资源,实现区域车位动态平衡,更有效地利用停车资源,从而缓解了地区停车难的压力。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助力推进解决停车难问题
在解决全区居民停车难问题上,积极协调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发挥退休老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结合在职党员“一长四员”服务社区制度,用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议事,研究停车难等区域重点难点工作。比如,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区“党建引领+居民自管”的自治停车模式,用155个车位,成功解决了200余辆私家车的停车难题,社区停车矛盾得到缓解,皮裤胡同停车秩序也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自治停车”管理使居民代表大会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履行职责,受到了公众与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下一步,区城市管理委将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整合区域各类资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挖区域潜力,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统筹做好辖区内的停车管理工作,消除居民群众停车难的痛点,力争实现区域内停车资源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