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探索在实践锻炼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新路径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石景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01-13
近日,石景山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实践锻炼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意见》,并启动第一批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工作,积极探索通过实践锻炼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新路径,切实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骨干力量。
划定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路径。着眼全区年轻干部队伍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实际情况,明确把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第一道关口”和“唯一正确道路”。一是划出基层工作经历的“硬杠杠”。《意见》明确要求各单位新录用公务员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一般先安排到基层一线锻炼,原则上在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本单位不具备条件的,由区委统筹安排。二是划定年轻干部成长必要台阶。明确35岁左右及以下年轻干部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下一级2个以上岗位的任职经历;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的,还应有下一级2个以上不同部门(科室)的任职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基层科级领导岗位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基层工作经历3年以上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过的年轻干部。三是推动年轻干部多岗位交流。建立年轻干部多岗位有序流动制度化通道,明确年轻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满3年的应当轮岗;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必须轮岗,旨在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干部阅历、开阔干部视野、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实行“三个一批”实践锻炼方式。按照既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又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因人制宜、人岗相适,设计了“三个一批”的实践锻炼方式。一是重点关注培养一批。对于政治上比较成熟、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群众公认度较高的年轻干部,适时择优提拔使用;对于发展潜力较大但仍需历练的年轻干部,采取挂任街道(鲁谷社区)党工委委员、明确负责一方面工作的方式,加以重点关注和培养。二是双向挂职一批。对于区直机关基层工作经历不足的年轻干部和基层一线部门岗位任职经历相对单一、需要开阔视野的年轻干部,采取上下互动、双向挂职锻炼的方式,帮助干部补足经历、学习锻炼。三是轮岗交流一批。对于有基层工作经历但较长时间在同一个单位或部门工作、任职经历相对单一的年轻干部,采取全面迁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和党组织关系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目前,参加第一批为期3年实践锻炼的25名年轻干部已基本到岗,其中挂任工委委员8人,在区委办、区发改委等9家单位和9个街道(鲁谷社区)开展互派挂职的13人,轮岗交流4人。
强化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保障措施。为确保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取得实效,石景山区提出三项举措,保障此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明确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区委对各单位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述职评议和党建工作考核,要求党委(党组)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狠抓各级党委(党组)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分批次、常态化开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二是强化考核管理。强化对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期间的考核管理。依托实绩档案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重点记录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的日常表现、工作业绩、群众口碑等情况,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挂职干部考核管理主体,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由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共同负责,以接收单位为主,年度考核由接收单位负责,考核等次由接收单位评定。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一方面,通过党校培训、区委书记讲党课、领导干部上讲坛、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锻炼。另一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不同类型的年轻干部分别参加各类主体班、专题班、高校培训、异地培训等,帮助年轻干部提升站位、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切实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