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探索“选、育、墩、用、管”递进式培养工作法,着力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房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03-14
房山区坚持重长远、打基础,不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探索形成“选、育、墩、用、管”五位一体的递进式培养工作法,着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拓宽视野“选好苗”。建立后备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定期调整处级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人才库。如,对全区104个单位推荐的412名处级后备干部和117名中长期培养对象的初步人选进行专题调研,对较为成熟、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做到心中有数。探索完善多渠道多领域发现、识别、举荐干部办法,以配备“80后”干部为契机,先后从中直机关、高等院校和大型国企选调2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各乡镇、街道任职,在加速培养本地干部的基础上,积极面向全市乃至全国选拔人才。
阶梯培养“育好苗”。青年干部“起点培养”,建立优秀青年干部台账,实施优秀青年干部示范培训工程,采取组织推荐与点名调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每年100人左右的规模,对区内发展潜力较大、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及选调生进行集中培训。后备干部“定向培养”,分别从党群管理、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农林管理四个方向分类培养。执政骨干“深造培养”,依托区内高校资源,举办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城市病治理等专题班,并与清华大学联办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与浦东干部学院联办城市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着力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和引领转型发展的能力。
一线锻炼“墩好苗”。对于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在基层岗位上经历难事、急事、大事。如,选派13名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利用两年时间扎根基层,建强基层组织、服务改善民生;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选派机关优秀“80后”科级干部到乡镇任科长,并作为党委委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此外,加强优秀基层干部交流挂职、轮岗锻炼力度,结合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建设需求,选派两批63名年轻干部到中关村管委会、中发展集团挂职。
人岗相适“用好苗”。围绕发展需要使用干部,深入分析干部的能力特长,最大程度做到干部特点和工作要求相匹配。选派熟悉城市规划、项目建设、拆迁拆违的干部到城市化任务重的乡镇工作,推动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选派农业、民政、财政等具备专业素养的区直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以利于实现兴农惠农政策、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全面对接。此外,对工作有实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大胆使用。如,针对城关街道面临新一轮旧城改造、产业优化等任务的现实情况,大胆启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某年轻党外干部任办事处主任。
严爱相济“管好苗”。一方面,坚持严管。出台《处级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工作办法》,编制《处级干部平时考核工作手册》,通过“日考勤”、“月考绩”、“季考评”、“年考核”的方式,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轨迹管理”档案,并将其作为干部年度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做到厚爱。坚持干部谈心谈话和组织部长接待日等工作制度,对存在履职不到位、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函询诫勉。建立定期分析班子工作机制,科学分析单位内部民主测评结果,对不称职率较高的干部,正确区分原因,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