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人才工作 > 正文
人才工作

通州区集聚“第一资源”建设副中心人才高地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07-05

通州区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坚持四化并举,健全三项机制,扎实推动人才高地建设,提升全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实施五大工程,打出人才引进“组合拳”。出台《通州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五项重点工程,制定配套政策,逐年分步落实。一是以五大工程集中推进。实施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通州园建设、政府特需人才引进计划、通州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灯塔计划”)、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运河计划”)五大人才工程,积极搭建国内国外优秀人才集聚平台,计划用五年时间,聚集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遴选1000名优秀人才纳入“运河计划”。二是以配套政策具体实施。研究制定“灯塔计划”、“运河计划”、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等实施细则,明确认定范围、认定条件、奖励措施等,提出对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税后100万元奖励,并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三是以年度任务分步落实。每年制定人才领导小组折子工程,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在发放紧缺适用人才需求调查表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向社会发布人才导向目录,提出人才需求。今年发布的目录中,涉及社会公共事业、高端金融商务产业、旅游文创产业等五大重点领域、15个人才类别、130个紧缺专业,重点引进一批与副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

坚持四化并举,步入改革创新“快车道”。立足全区人才发展新形势新需求,以高端化、市场化、一体化、精准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一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高端化”。结合高标准建设副中心要求,注重联系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实际,在产业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顶尖、领军型人才和人才团队,为副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推进人才创新环境“市场化”。鼓励人才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创业,在科技项目、创业项目评估时充分考虑市场效应,对科研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进一步向科研人员倾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20年,聚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序承接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三是推进人才协同发展“一体化”。主动打破人才工作壁垒,联系地域接壤的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成立了通武廊人才工作联席会,推动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在三地组织部的推动下,各单位、各部门有效对接,联合开展了在京优秀海外人才创新成果展示对接、节水农业成果交流、青年创业者论坛、人才招聘会等系列活动,打造了区域人才合作品牌。四是推进人才服务工作“精准化”。实施“精准滴灌”,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建立人才“一卡通”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积分落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针对近年来房价高的情况,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制定出台《通州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通过在房源上综合布点,在政策上租补结合,改善了人才居住环境。

健全三项机制,用好党管人才“金钥匙”。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重点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健全领导机制,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由区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有关单位一把手为小组成员,打造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全区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在现有25家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增加区委办、区政府办为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召开2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人才工作重大任务,解决难点问题。二是健全培养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定期举办博士联谊会,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为高层次人才互动、互促、互进搭建平台,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人才培养。出台《通武廊区域人才挂职交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首批共选派涉及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等行业的18名干部人才,进行为期6个月的挂职交流。开展实用人才轮训和开发培养,2016年培训各类实用人才3000余人次,近300名实用人才签订开发培养协议。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开展通州杰出人才、通州青年英才、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通州区首席技师评选活动,累计表彰区内优秀人才87人次,组织开展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资助与奖励工作,累计资助与奖励科技创新人才项目388项,兑现资助与奖励1675.9万元。五年来,已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超过14亿元,全区人才总量从11万人增长至17万人。

上一篇:朝阳区努力为高端商务人才打造高质量多层次培养体系

下一篇:怀柔区召开“迎七一”优秀党员人才代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