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大力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石景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4-13
石景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部署要求,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坚持“深化、规范、先行”的工作思路,持续在坚持党建统领、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共商共治上下功夫、出实招,努力探索形成以党建统领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石景山路径。
把党建统领作为最大法宝,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一是深化党的全面领导。区委把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列入全区首要改革任务,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推动。成立区委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调度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任务落实。明确区委城管工委“五大统领”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城管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化街道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工委书记,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工作规则,提高街道决策水平和工作效能。二是抓好顶层设计谋划。区委研究制定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方案,建立任务清单,明确8大项32小项具体任务,划定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抓实见效。瞄准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目标,计划出台《关于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意见》,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形成“1+N”文件体系,做到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三是完善目标督查考核制度。深化以“区考核块、块考核条”为主要方式的督查考核制度,由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对街道实施综合考核,取消各职能部门对街道的单独考核,变为街道对职能部门参与地区事务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经费核定、评优选先、选拔任用等挂钩,有效激发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全力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一是不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委员会建设,设立日常办公机构,建立高位指挥、高位组织、高位协调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建立街道综合执法目录和执法规范,提高综合执法效能,并推动综合执法工作向社区延伸。全面推广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制度,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二是深入推进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根据中央、市委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安排,认真总结我区“鲁谷体制”改革经验,按照整合职能、充实力量、提高效能的原则,认真制定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加大向街道赋权力度,不断增强街道统筹领导辖区治理的能力。三是深化系列配套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干部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深化信访代理制改革,把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深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工作,探索建立“一委多居”“一站多居”等社区工作模式,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把共商共治作为重要举措,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合力。一是深化三级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加强区级社会治理委员会建设,增加区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职能,完善委员会成员职责和议事规则,认真落实“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1+3+3”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建强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推进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分会建设,完善运行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区、街道、社区纵向联动机制,推行区、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形成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网络。二是提升动员群众能力。深化拓展“石景山老街坊”品牌内涵,加强社区“老街坊议事厅”建设,引导各级各类组织全面参与“老街坊”工作。积极推进“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志愿服务、精准帮扶、积分兑换等模块,畅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网上通道。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一刻钟服务圈”,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继续深入推进“六个一批”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管严用好每年每个社区50万元的党建统领服务群众经费、每个街道1000万元的民生家园建设资金和全区2000万元的“两新”党建专项经费,确保基层有能力有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