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自身建设 > 正文
自身建设

朝阳东坝乡在职党员助力防控摸排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02-10

“您好,请您尽量减少外出,出门一定戴口罩。同时把您的离京时间和返京时间,以及分别乘坐的交通方式给我说一下,我做下登记……”1月29日早上9点,家住东坝乡汇景苑社区的在职党员张伟来到社区工作站,按照社区给的业主花名册,通过电话一户接一户叮嘱居民做好疫情防护,同时全面了解居民的身体现状和离京人员的出行路线及返京信息,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汇景苑社区大部分居民会离京到外地过年,要迅速摸排清楚这些居民近期状态,对十几位社区工作者来说压力不小,为此,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起在职党员的作用。

“社区有一个在职党员微信群,大年初二,我们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信息,没想到,当天就有十几位年轻在职党员报名。”汇景苑社区党委书记王学慧介绍,“我们也立即制定了在职党员服务机制,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在职党员自选2个小时,电话摸排。”

张伟是汇景苑社区这批报名的在职党员志愿者之一,从早上9点打出第一个电话开始,一打就是一整天。“我是做文化工作的,在疫情面前,我无法像医生一样奋斗在疫情的第一线,但是能有机会在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很有成就感。”张伟说,“不仅是我,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主动延长时间,一待就是一天。”

在职党员还发挥特长,集体制作了一个H5页面,通过微信群线上收集所有居民的健康状况、离京、返京以及交通出行信息,对社区快速掌握相关数据,精准定位等,起到积极作用。

朝阳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朝阳农村地区将做好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朝阳模式,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使垃圾分类成为朝阳农村的一张新名片。

街坊邻里互促 人人动手分类

自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东风乡石佛营东里社区113号楼的呼桂英有了一个新“工作”——值守垃圾桶。投放垃圾的早晚高峰时段,她都要站在楼下的垃圾桶前,给不知如何分类的居民讲解分类知识,提醒大家分类投放。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石佛营东里社区组建垃圾分类志愿队伍。每天,社区里的垃圾桶旁都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轮流“盯守”,用行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都是街坊邻居,我们提醒的次数多了,他们也抹不开面儿,慢慢地就都开始认真分类了。”呼桂英说,随着践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增多,垃圾分类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了。

垃圾分类想要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改变居民的生活理念。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广泛发动,号召大中小学生、公共文明引导员、“双报到”党员等力量,加入到了桶前值守的队伍中,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知识,指导居民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覆盖率。

各乡、各社区(村)还集思广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并利用微信公众号、直播间等线上平台,线上线下发力,提高居民的分类积极性和自觉性。三间房乡双惠苑社区开展“绿色21天”垃圾分类线上打卡挑战活动,培养居民的分类习惯;平房乡定福家园南社区为参与垃圾分类的示范家庭记录公益时长,每两周组织一次公益时长换礼活动,鼓励和吸引更多家庭践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小红门乡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小区、进企业、进校园,通过宣讲团讲解、小志愿者宣誓、现场模拟分类比赛、利用废旧纸盒等材料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板等,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

多样的宣传方式,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在农村地区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大家有处学,乐于学,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

硬件设施完善 收运更加精细

在朝阳区孙河乡康营家园小区,每栋楼前都有一处垃圾桶站,四色垃圾桶整齐排列在棚子里。去年,孙河乡从垃圾分类的最前端入手,对康营家园小区的垃圾桶站进行改造升级,让垃圾分类有了硬件设施保障。

“康营家园是回迁小区,有117栋楼,分为17个小区。按照标准,每栋楼旁都设置了一个垃圾桶站。”孙河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垃圾桶站还都安装了语音提示,只要居民走近,提示器就会自动播放,提醒居民分类投放。

为方便居民投放,促进居民自觉分类,孙河乡还根据居民的投放习惯和需求,给每个桶站配置了夹子、拉环、破袋器等。另外,购置了3辆垃圾运输车和一台垃圾桶清洗机,完善从投放到收运的设备设施。

目前,朝阳区农村地区的各社区(村)都已按照统一要求,完成了垃圾桶站的改造升级,四色垃圾桶是标配,雨棚是固定搭档。升级后的垃圾桶站不仅具备收集功能,还张贴宣传画、分类指引等,兼有宣传作用。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东风、南磨房、三间房等地区还在一些小区引进智能垃圾桶,助力垃圾分类。

朝阳区崔各庄乡京旺家园二区引入“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屋,配备厨余、有害、其他、可回收4个垃圾桶。垃圾桶投放口旁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在设备上输入手机号码,或者登录微信小程序,箱门就会自动打开,方便居民投放,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则可以选择刷脸开箱投放。

此外,2020年,朝阳区农村地区的16座新型垃圾中转站也陆续投入使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定时定点投放 垃圾源头分类

在朝阳区黑庄户乡么铺村很多村民家里,都摆放着绿、灰两个垃圾桶,村民在家分类投放后,其他垃圾投放到村里的智能垃圾分类桶,厨余垃圾则由专门的收运人员上门回收。

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的收运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优化住宅区厨余垃圾清运模式,黑庄户乡专门定制了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实行平房区上门收运、楼房区定点投放。

“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5点30分,厨余垃圾清运工作人员会到各社区、各村收集厨余垃圾。收运人员会检查厨余垃圾纯净度,合格后才会倒入垃圾车,统一运至垃圾中转站,做到日产日清。”么铺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楼房区的居民则需将厨余垃圾投放在楼下的垃圾桶里。

上一篇:怀柔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开展“学习‘两会'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送祝福、庆新春 延庆区“一对一”关爱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