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顺义区大韩庄村念好“三三”口诀实现“华丽转身”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顺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4-12

顺义区木林镇大韩庄村地处顺义、怀柔、密云三区交界处。近年来,大韩庄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抓规范、促提升,2019年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并聚焦重难点任务持续精准发力,近两年村级绩效考核始终保持全镇第一,各项工作实现“弯道超车”。

带好“三支”队伍破题,促支部“变强”

建强班子队伍。镇党委成立驻村工作队,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包村干部6人开展入村工作指导,削减村委会冗余人员,鼓励优秀人才回村参与工作6人,一次性高票选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率100%,形成老中青搭配、结构合理、团结干事的班子队伍。

带好党员队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讲党课、“强国有我学习打卡”活动、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充分建言献策,有事一起议、有活一起扛。去年7月份组织田间义务劳动主题党日活动,50多名党员踊跃加入“除草大军”,从清晨5点开始,齐心协力完成了50亩地除草任务,期间不断有村民加入,真正发挥党员“聚是一团火”的凝聚力。

壮大志愿者队伍。设立团结路“党员志愿服务亭”,通过“挂牌亮身份”“门前三包”等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党员家庭从“坐标”上显现出来,组织党员志愿者接力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积极参与桶前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严重期间,在接到村民外出就医求助后,迅速组建一支20人的应急志愿服务车队,志愿者们把自己私家车当做临时摆渡车,免费为村民提供用车服务25人次,大大增加了村民的信任感。

找准“三个”紧盯破冰,促民风“变正”

紧盯“老难题”,敢啃“硬骨头”。对重访缠访、挤街占道等6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过筛子”,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走法律途径等,实现全部销账。针对群众身边“法律管不着、道德管不住”的治理难题,重新修订村规民约,确保“规”的准、“约”的实。面对一户村民长期挤街占道,导致周围排水不畅,村书记带领村干部连夜找依据、定方案、排流程,依照村规民约,果断拆除围墙,重新修缮排水,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赢得全体村民拍手叫好。

紧盯群众诉求,搭建“直通车”。借助“明亮木林”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行动,镇村服务信息全公开,实现群众诉求一个电话“无缝衔接”解决。开通“韩庄村讯”公众号发布信息,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村庄动态。坚持“群众诉求不过夜”工作原则,村“两委”干部在接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处置。自2020年以来,接诉即办全年诉求量从483件降至118件,月均“三率”成绩由66分提升至100分。

紧盯民生短板,打造“幸福圈”。坚持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投入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等200余万完善基础设施,修建6000平方米的村南小公园,提升村办园硬件条件,配备专业抢险救援车,增置电动车充电桩2处,改造提升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场所达1000平方米,组建秧歌队、舞蹈队,举办健康讲座、普法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谋实“三招”对策破局,促村集体“变富”

拿出实招,盘活闲置资源。打破原有土地流转“松散”模式,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在镇党委的部署下,把盘点的1000亩耕地,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价、集中流转,引进3家专业合作社、种植公司,探索红薯、花生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450亩,让闲置的“沉睡”土地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真正实现“腾笼换鸟”的高质量发展。

使出硬招,全面清理合同。以合同清理为抓手,集中纠正和规范问题合同,为村集体增收和经济健康发展护航。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收回土地、发放律师函等方式分类解决合同问题,完成经济合同整改125份,收回拖欠租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益。

亮出新招,用好惠农政策。在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第一届红薯文化节,打造“种一棵有担当的红薯”品牌,被推荐为库区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项目,是全区唯一入选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创业项目”的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既促进百姓“腰包”鼓起来,又推动保障村集体利益步入“正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韩庄村盘清了“家底”,还清了外债。

大韩庄的成功“蜕变”离不开好的大环境、镇党委的强有力后盾和选对带头人这三大法宝。下一步,大韩庄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依靠“两个优势”——三区交界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舞彩浅山”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大韩庄红薯特色品牌,实现产业有特色、村域有活力、治理有方法、经济有发展的“四有新大韩庄”。

上一篇:西城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书记工作室、书记工作站正式启动

下一篇:门头沟区直机关系统召开2022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