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密云区“五力”齐发打造乡村振兴“密云样板”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密云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6-0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密云区高度重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健全完善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密云样板”。

建立健全机制,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一是优化工作机制。坚持高位统筹,多次召开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工作专题会,研究、调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完善区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两委”干部包网格、党员包户“五包”工作机制,逐级推动责任落实。二是创新帮扶举措。建立1+9+N“组团式帮扶协作”机制,即:1个基层党组织、9个帮扶主体(1家企业、1家科研机构、1名乡村振兴规划师、1个区直单位、1名科级以上干部、1名驻村第一书记、1家社会组织、1家律师事务所、1名志愿者)、N个其他各类社会帮扶主体,统筹各类资源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2022年全区1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一年“消薄”。三是明确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密云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措施》,明确29项措施、129项具体任务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加强定期调度,压实35个区直部门党组织和17 个乡镇党委责任。

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一是构建体系强规范。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编制党支部标准化手册,推广优秀党支部工作法,梳理基层党建实用政策汇编,形成抓基层党建“1+3”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分类提升,坚持抓两头、带中间,3个村获评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规范有序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整体提升。二是先锋引路显担当。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先锋”行动,创新实施“1+10”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在农村建立1380个网格党小组,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了“蜂博士”罗其花、“木耳书记”蔺占军等一大批扎根农村的“密云先锋”。三是乡村治理促和谐。推广“道德大讲堂”“释法评理”机制,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和“三务”公开制度,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河南寨镇套里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土专家”通过产业帮带、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等多种形式,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推动发展能力。一是增强干部能力素养。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聚焦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等政策业务设置培训课程,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线上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二是配强乡镇领导班子。2021年以来,共选拔35名年富力强、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择优选配184名熟悉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产业经济等各方面的专业型干部充实乡镇力量,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班子功能整体增强。三是建强村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派201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探索建立“第一书记联盟”,建立村级需求和帮扶资源两项清单,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互通,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注重人才引育,积蓄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党管人才促振兴。持续完善“三农”领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区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实施乡村振兴人才示范工程和绿色发展人才提升工程,加大特色农业、特色文旅等领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二是引智借力促振兴。着力引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才,依托“人才京郊行”、科技小院等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三农”领域专家学者作为“外脑”,助力重点项目推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协助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打造的“百亩金瓜谷”项目,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三是搭建平台促振兴。积极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吸引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成立由35名外来人才组成的第11队,建设“飞鸟与鸣虫”等田园综合体,带动就业岗位450个。

红色引擎赋能,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一是聚集特色产业促增收。深挖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心骨”。高岭镇郝家台、新城子镇二道沟等村,实行“部门+村党支部+企业”合作运营建设集体蜂场,通过固定分红增加收益;太师屯镇在“蜜蜂大世界”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引领带动蜜蜂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蜂农增收致富,持续擦亮“蜂盛蜜匀”金名片。二是国企结对帮扶促增收。市国资委组织12家市管企业帮扶密云2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引资引智促进产业发展,助推集体经济“消薄”。首农食品集团与太师屯镇东庄禾村资源联营,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发特色有机蔬菜,建设粮饲生产基地。三是推动以强带弱促增收。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行“强村带弱村”组织联建发展模式,通过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着力破解薄弱村基础条件差、增收渠道窄、产业发展难等问题。高岭镇石匣村打造“党建+产业”共同体,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甘薯种植,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出鲜薯、薯干、冰薯系列产品,带领农民集体增收致富。四是盘活集体资源促增收。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资源变资产”。不老屯镇利用2600亩复耕土地,以“合作联社”形式实现集中化规模化种植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实现2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引进优质第三方运营公司,通过流转村民闲置农宅或利用村集体房屋打造乡村精品民宿,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溪翁庄镇尖岩村“印象·云溪1958”、新城子镇花园村“陌上花开”等成为京郊游网红打卡地。

上一篇: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景苑社区打造“三点三聚温”党建引领新模式

下一篇:房山区窦店镇召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年”暨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