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延庆区千家店镇:做好“三篇文章” 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延庆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6-13

近年来,千家店镇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和必然要求,通过做好“党建引领+释放效益+聚焦保障”三篇文章,助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迅速“蝶变”。

做好“党建引领”文章,为发展注入“红色”血脉

一是抓牢党建引领“制高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构建“镇党委政府主导、组织部门主推、职能部门主扶、镇村两级主抓”工作体系。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全镇扶持发展19家“党建+”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经营生产管理。

二是瞄准组织统筹“中心点”。强化组织统筹,成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专班,深入细致谋划乡村振兴项目总库、镇村资产资源库和村级产业库,明确增收目标和项目责任人,定期研究、协调推进,助推红河乐动谷、大栜树村冷库等项目建设实施,持续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扣紧产业发展“落脚点”。聚焦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及高端民宿产业,深化“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依托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等部门和龙头企业平台,成功打造“百里山水画廊”乡村旅游品牌、红旗甸流域有机杂粮种植基地等3个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黄芩等10类有机农产品和“百里乡居”“遇见白房子”等25个民宿品牌。通过合作社接订单、抓统筹,农户按标准搞接待、抓生产,逐步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

做好“释放效益”文章,为发展注入“绿色”底蕴

一是释放资源效益,建设高端民宿。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打造村域民宿经济,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例如,大石窑村将村内旧居对外出租,由企业出资改造建成“百里乡居”特色民宿,年均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同步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

二是释放规模效益,推进特色种植。坚持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例如,花盆村种植黄芩3800亩,通过开发黄芩茶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释放文化效益,打造发展引擎。通过盘活闲置建设资源,注入特色文化源头活水,增加村集体收入。例如,花盆村盘活乡情村史陈列室、休闲广场、粮库场院等闲置资产,充分挖掘花盆战斗、天桥沟惨案、千家店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并运营了花盆“三同”教育干训基地,为村集体培育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做好“聚焦保障”文章,为发展注入“金色”动能

一是聚焦人才保障。选任致富能手型村党组织书记4人,积极对接14名第一书记、5名乡村振兴协理员到村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引入产业技术能手、种植大户等10余人发展产业项目,建强人才千事创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余场次,培训民宿管家、厨娘、民俗户等200余人次,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二是聚焦政策保障。整合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扶持政策,打造“红河乐动谷”,实施平台子村美丽乡村二期提升项目,在花盆村建设黄黄芩种植示范园区、改造提升黄芩茶厂,制定杂粮、中草药、花卉补贴政策,逐步形成千家万户“小产业”和全镇“大产业”组合发展格局。

三是聚焦科技保障。推行“政府+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模式,持续开展技术指导、引进优质品种、推广机械操作技术,建成花盆黄苓、平台子苍术、菜木沟金银花等种植基地3个,升级红旗甸杂粮工坊1座,预计2023年底实现机械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草药、杂粮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收。

上一篇:昌平区天南街道开展专题培训助力基层党组织书记“提质增效”

下一篇:西城区椿树街道围绕“双提升”开展“椿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