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坚持“三共三互三借” 持续提升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水平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6-15
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建成于1990年,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辖区内有各类社会单位、两新组织及个体工商户286家,是一个居民多层次、需求多元化、结构多组织的老旧小区。多年来社区物业管理责任不清、界线不明,环境卫生脏乱差、治安秩序混乱等问题矛盾突出。为此,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盯群众需求列清单、紧盯成员单位领问题,紧盯具体问题落实整改,积极推进社区自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共驻共建共管”,创造社区自治条件。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强化与驻地社会单位的日常沟通联系,通过与成员单位相互承诺践诺,强化需求资源对接。一方面,社区党委主动向社会单位作出6项承诺,即积极协调协助社会单位周边环境治理提升、帮助解决涉民纠纷、协调解决部分家属楼基础设施老化破损问题、全力保障社会单位党员活动和社会实践所需场所、协助社会单位开展调查调研等。另一方面,社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向社区作出6项承诺,即单位党组织积极融入社区区域化党建、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建设、帮助美化社区环境、积极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帮贫扶困活动、利用财力物力智力优势助力社区建设。
“互动互利互惠”,夯实社区自治基础。建立协调联系制度,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实现与社会单位的常态化互联互动。社区党委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会议,提出双向需求清单,商讨党政群共商共治项目,听取成员单位意见建议,协调党建共建项目推进;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辖区社会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通报社区工作情况,开展工作交流,达成共建共识;每季度到成员单位走访一次,了解单位需求,反馈居民意见,增强成员单位的社区归属感。营造互利共赢氛围,紧盯各方需求开展活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社区建立了“阳光心理工作室”,学院专业教师先后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百余次,累计受益居民达300余人次,学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每季度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同时社区党委协助学院承担大学生实训基地任务,帮助学院成功化解了施工扰民纠纷等问题。着力拓展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利益互惠。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宣传动员居民的优势,帮助北京中医药大学顺利完成了家属楼更换物业、解决新聘物业收费难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场地资源优势,主动提供8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免费给居民停放自行车,改善了小区自行车乱停放状况。
“借力借智借资”,实现社区自治升级。借助社会力量。为赢得社会单位大力支持,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搭建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形成了“社区党委统筹、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居民受益”的区域化党建资源共享机制。每年3月5日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参与活动的社会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志愿者逐年增加,年累计达1200人次。望京医院定期开展健康知识系列讲座22场,每年在社区举行“中医护理文化周”活动,免费为居民体检200余人次。借助社会智慧。吸纳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领导干部和能力突出的常住居民成立“小区智库”,积极为社区党建、治理、服务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150多条。吸纳有公德心、公益心、德高望重的居民组成“花南议事厅”,先后协商解决了公共维修基金交纳、物业费收缴困难、圈地种菜等难点问题,消除了因电梯停运、取暖锅炉更换等可能引起的社会矛盾升级,避免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借助社会资源。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整合和利用社会单位、上级部门各类资金,加大社区环境治理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合社会单位资源,改造了社区东门至京密路200米道路、铺装了18号楼前600多平方米的“三不管”地段、更换了3台锅炉、维修了1部电梯等基础设施。协调辖区交通队、工商、税务、望京医院等单位,开展以驾照年审为主,劳动保障、计生、法律、健康义诊、工商、税务等多部门服务进楼宇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