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漷县镇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赋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7-19
通州区漷县镇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三大三强”活动和区两新组织党建2023年工作要点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赋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上突破,发挥示范效应
立足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数量较多的显著优势,坚持以关键“点”的突破,强化示范引领,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基础。
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内甘李药业、春立正达、凯德石英等龙头企业均已建立党组织,涵盖党员220余人;正推动甘李药业建立党委,着力打造“党建强、发展强”的典范,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
二是突出园区联动。按照“产业相近、功能集聚、开放共享”原则,大力推进建设甘李药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总部党建”和“园区党建”有机结合,服务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切实建强园区两新组织红色阵地,激活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三是突出项目推动。漷县镇党委定期召开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坚持投资促进和资源盘活“两手抓、两手硬”,梳理形成《重大项目储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全方位推动两新组织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升级“硬件”设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线”上延伸,发挥集聚效应
坚持以“党建链+产业链”的“线”上延伸,集聚“医-教-研-养-康”各领域优质资源,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社会责任,不断做强做大医药健康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以企业公益联盟凝聚向心力。坚持“党的领导、服务民生、共建共享”为原则,漷县镇党委会同区红十字协会,创新成立全区首家镇级企业公益联盟,推进“企企结对”共建,涵盖镇域内企业16家,其中两新企业12家,切实把党的领导延伸到产业链上。
二是以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影响力。一方面,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优势资源,联合区内医药企业,共同搭建“医产协同创新基地”,推动区内医产协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区政府为指导单位,区委组织部等区级部门和漷县镇共同支持的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2023健康中国产业领袖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和推介医药健康产业规划和政策,全力打响“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品牌。
三是以村企结对共建激发感召力。深化“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村企结对”共建,让两新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比如,京彩弘景党支部与高庄村党支部产业发展结对,在村民就业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镇级土地联营公司党支部与漷县村党总支产业发展结对,在统筹集体产业用地等方面加强协调,共同推进产业振兴。
“面”上提质,发挥规模效应
坚持“政治引领、暖心服务、统筹规划”相结合,突出行业主管部门抓行业党建主体责任,分类推进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强思想、重引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开展“大运河林下讲习所”进企业宣讲活动,企业服务专员至少到所包企业,面向党员、职工进行一次宣讲,有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两新企业走深走实、开花结果。
二是强服务、解难题。结合“访千企、强党建、促发展”活动,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包”工作,会同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成立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联合工作专班,成立漷县镇产业集聚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专员等各项制度。由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服务管家”,同时为每家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每月召开企业问需会,班子成员定期走访企业,提供一站式、贴心式、管家式服务。针对企业反映集中强烈的生活配套问题,漷县镇党委加快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确保高精尖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三是强规划、优布局。把支部建在镇级土地联营公司上,强化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聚焦构建以健康服务全产业链为主导、以文化旅游全产业链为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以重大医疗项目为引擎、上市企业为龙头、产业园为平台的“医-教-研-养-康”全产业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