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东城区前门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正阳门下的前门治理新局面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东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5-06

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小院议事厅”和物业服务站,是社区公共事务的议事平台,也承担着重要的社区服务功能。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设立“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近年来,前门街道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打造微平台、开展微服务、实施微自治,持续擦亮“小院议事厅”民主协商基层治理品牌,接诉即办成绩在全市、全区均位居前列,“五民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100个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法之一,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前门路径”,彰显了正阳门下的“前门担当”。

微平台凝聚治理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一条主线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整合“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将“接诉即办”与群众工作相融合,集中精力解决好城市管理、违法建设、邻里纠纷等共性疑难问题,把“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深化,工作质效进一步提高。二是两级区域化党建平台凝聚共建共识。整合辖区36家社会单位资源力量,健全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成立区域化“红心党建联盟”,定期邀请成员单位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形成组织联建、事项联商、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资源联享的良性互动。三是三级党群服务体系统筹区域联动。统筹商务楼宇服务站、工青妇群团、商业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地区单位等部门联动,以“前门驿+”暖心服务站为依托,建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党群阵地服务体系,以打造“10分钟服务圈”为目标,科学设置“2+3+6”党群服务站点,多措并举做好“三新”群体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联系服务工作,不断织密织暖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脉络。

微服务传递民生温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群众,不断完善基层服务格局。一是“面对面”主动治理向前一步。街道处级领导不定期带领科室负责人到社区与居民“面对面”现场办公,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查找工作的薄弱环节,着力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开展活动28场,接待居民290余人,解决问题150余个。二是“邻距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打造处级领导包社区、科级干部包片区、党员干部包户“三级联动”工作模式,机关干部全部下沉社区,包户到人,每名机关干部平均包户25户,定期入户走访,入户过程同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重点人员清单、居民需求清单,做到“五掌握、五到位”(即掌握包户情况、掌握家庭成员、掌握思想动态、掌握诉求愿望、掌握实际困难;宣传政策到位、收集民意到位、答复咨询到位、回应诉求到位、传递情感到位),拓展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变“群众上门找”为“干部上门找”,真正做到与群众零距离。三是“微心愿”精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点亮微心愿,情暖前门人”活动为抓手,通过组织搭平台、群众提诉求、组织来领办的工作模式,精准掌握民生诉求,全力做好便民服务,全面改善街区面貌,累计为地区1800余名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持续办好为民实事。

微自治维护社区和谐。坚持以民主协商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拓宽议事载体。深化“小院议事厅”民主协商工作机制,坚持“每月有议题、人人可议事”的工作理念,将驻区单位、在职党员、街区规划师等纳入议事队伍,围绕美丽院落改造、电动车棚选址等议题每年召开恳谈会40余次,真正做到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小院议事厅”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在中央媒体上进行广泛推广。二是带动居民自治。“小院议事厅”的带动下,和谐新家园会客厅、友邻工作坊、知心大姐等居民自治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居民从“站着看”到“主动干”,逐步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为打造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提供了范本。三是强化社会动员。从协商力、培育力、行动力、创新力和合作力五个要素出发,打造众耕3.0项目,围绕“关键小事”打造一系列“零废弃”环保院落样本等微治理项目,在空间改造、院落修缮、环境整治等问题上主动邀请相关方参加协商,居民自治组织议事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上一篇:房山区长阳镇以“五抓”促“五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延庆区深化“法治副村长”工作 提升基层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