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新华街道“五微”网格常态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工作提质赋能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0-14
通州区新华街道持续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指导天桥湾社区创新“五微”网格常态治理模式,建强“微”平台、巡查“微”网格、处置“微”事务、联动“微”协商、提升“微”效能,进一步实现资源在网格整合、民情在网格汇集、工作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拓展。
一、建强“微”平台,完善数据夯实基础
建强“微”平台要做到“4个1”,夯实社区治理基础。用好1个基础数据库:及时更新居民信息,关注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居住办理,关注几类特殊群体相关状况。管好1个居民微信群:积极做好政策、文明、安全等重要工作的提示宣传,关注居民动态信息,事务第一时间处理,社情民意及时回应。建强1支网格员队伍:网格员队伍由社工网格长、协同共治志愿者等组成,通过实践培训、经验分享,提升沟通、协商、组织等专业能力。记好1本网格台账:网格长准确记录线上反应、线下巡查、来电来访、群众意见建议等情况,规范完善“居民信息电子数据、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记录、网格协同共治志愿力量登记、特殊群体关注登记、社会支持资源共建目录”五类基础台账。
二、巡查“微”网格,发现诉求立即办理
巡查“微”网格要从“等诉求”向“找问题”转变,主动发现辖区漏洞。有效发挥好区域内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楼门志愿者、网格能人的作用,开展承诺服务享积分行动,在分管区域内坚持日常巡查随手拍,做好基础信息采集、诉求民意收集、矛盾排查调处,安全隐患巡视、政策咨询宣传和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工作,尤其掌握网格内老弱病残、刑释解教、严重精神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情况,主动向前一步,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打造平安和谐的大家园。
三、处置“微”事务,高效解决急难愁盼
处置“微”事务要坚持“即办、代办、上门办”,提高办事效率。网格长积极发动居民代表、自管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骨干作用,主动做好网格和志愿力量的对接和常态联系,开展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不断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共同管理网格区域各项事务。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社区资源,链接社会服务,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居民反映的诉求快速响应,做到急事“立刻办”,难事“联合办”,及时排解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处置过程同步跟踪反馈,将网格内的大情小事往实里干,往细里做,在一件件微小实事中温暖居民、体现关怀,不断提高网格队伍在群众中的认可度、满意度。
四、联动“微”协商,参与通道共商良策
联动“微”协商要提高政治站位,做社区治理的引导者。积极培养全体网格员和群众议事服务能力,将协商议事贯穿于微网格服务管理的全过程。立足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民生热点等实际问题,自下而上摸排梳理服务内容,挖掘网格中的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热心居民、专业人士,发挥其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熟人优势,主动搭建议事支持平台,促进协商问题有效解决。鼓励支持更多的居民关心关注并自愿参与到居住范围内的治理当中,对复杂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对社区层面不能解决的事项,提请主管部门、物业、辖区单位解析反馈和妥善解决,联动处理各类问题,不断提高居民素质,重塑邻里关系,让居民群众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激发更大的基层能量,有效促进和谐共处,营造社区共同意识。
五、提升“微”效能,聚合力量共享成果
提升“微”效能要增强社区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提升网格治理能力。社区定期组织例会,开展网格长接诉即办、网格治理、消防安全、民生保障平台业务等重要培训,掌握新政策新要求。开设“典型案例集”,社工定期分享经验技巧,共同梳理所遇困难,相互学习促进。以建设有温度的社区为目标,开展面对面交流座谈,进一步挖掘培育志愿服务典型,梳理和总结社区精彩故事和案例,对优秀网格长、网格志愿者进行宣传报道,开展“说出你的故事”“寻找网格最美身影”“星级楼门长评选表彰”等活动。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功能,不断拓宽治理服务视界,提升居民、职能部门、社会力量、辖区企业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能力和活力,形成上下联动,带动更多的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做身边的事,做能够做到的事,共同建设有温度的“网格服务圈”,不断厚植服务潜力,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