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打造“云端老年食堂” 打通刚需老人就餐的“最后一公里”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海淀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0-21
2024年6月下旬,马连洼街道新业态“爱心拐杖”便民专送项目获民政部主管《公益时报》社评选的“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项目”荣誉称号。“爱心拐杖”已是连续第二年获得该榜殊荣,作为致力于链接“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便民为老服务项目,马连洼街道创新打造的“云端老年食堂”模式,帮助地区刚需老人打通了就餐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心头大事”。
发挥党群阵地为老服务职能 “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2022年6月,通过调研了解到辖区以天秀花园社区军休所老人为代表的就餐难问题,马连洼街道以党建为统领,盘活区域资源、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探索为老助餐服务模式。2022年8月,马连洼街道正式启动新业态“爱心拐杖”便民专送服务项目,老人可以直接拨打“400”订餐热线,工作人员记录并协调订单需求,餐食由地区签订食品安全协议的餐饮企业提供,街道“游骑侠”小哥志愿服务队负责取餐、送餐,以“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让老年人不必下楼就可以享受“到家”服务,既“暖胃”又“暖心”。项目运行两年来,“爱心拐杖”项目已服务地区逾200位老人,送餐超过1万2千单,深受老年人好评,多次被海淀报、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利用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 积极融入社区基层治理
“游骑侠”小哥志愿服务队现有小哥15人。为增加与他们之间的粘性,由关心关爱的一次性“结缘”变为互相了解的“社区熟人”,街道为服务队的小哥们建立了价值提升与关心关爱的双重渠道。外卖小哥不用东奔西跑,就地增加“接单量”,领到街道补贴的跑腿费用,实现关爱增收。同时在送餐过程中,小哥要确认每一份餐都送到老人手中,敲不开门时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启动应急处置程序,通过社区确认老人的居家安全,升华了送餐意义。通过这样的渠道方式,小哥主动到社区报到,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回馈社区,使小哥享受到劳动增收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双重尊重。两年来,“游骑侠”小哥志愿服务队还参与了“旧物置换”“社区值守”“垃圾分类”等社区志愿服务20余次,服务时长达280小时。
体现“两新”组织社会责任 “新新”合作打造创新品牌
马连洼街道积极挖掘地区资源,与两家餐饮企业签订食品安全协议,负责为老人制作营养丰富的放心餐食。将“两新”组织嵌入到“爱心拐杖”服务的前端链条,并通过组织开展多名老人及子女到“两新”组织实地参观等活动,让老百姓感受到“两新”组织的服务诚意,杜绝餐食“预制菜”的可能性,在保障了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体现出“两新”组织的社会责任。同时,“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之间携手合作,创新发展,一起联动融入社区治理,解决基层难题,也产生了“新新相映”的三新特色生态。完整的服务链条形成了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云端老年食堂”模式,为社区刚需老人打通了“老年饭桌”就餐“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可以每日守护老人的居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