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密云区古北口村用好红色资源,推进强村富民跑出新时代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密云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0-23

密云区古北口村位于长城脚下、潮河之畔,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辖区内现有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中苏联合指挥部、侵华日军投降地、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七勇士纪念碑等红色旧址6处。近年来,古北口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乡村增色的“新路子”。2021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

突出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一是筑牢红色战斗堡垒。村“两委”班子确立“党建引领、文旅带动、多方参与”的发展思路,组建红色村规划、红色产业、红色研学三个专长党小组,构建红色村建设“1+3”领导机制。建立党员联系户、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齐抓共建格局。二是用好红色帮扶力量。落实“1+9+N”组团式帮扶协作机制,对接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各方资源力量,开展党建联建共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帮扶单位和社团到村开展研学共建活动30余次,争取帮扶资金10余万元,落地帮扶项目20余个。三是提升红色治理效能。组建红色管家、红心调解室,成立红旗法宣队、红星法律顾问团,开展“红色好邻居”“古北红人”评比活动,建设道德红榜长廊,推进村庄自治、法治、德治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市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注重传承保护,弘扬红色文化。一是挖掘红色历史。对现有历史资料进行鉴别、整理,出版发行《古北口史话》《浴血古北口》等6本书籍,建立中国书画珍藏馆、古北口民俗馆,邀请200多位著名画家、摄影师等驻村写生创作千余幅作品,生动展现村庄红色文化、红色底蕴。通过诗歌朗诵和情景剧等表演形式,生动展现红色历史故事,提升了红色村感召力和知名度。二是建好红色阵地。开发保护中苏联合指挥部旧址、侵华日军投降地等旧址,打造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弘扬传承革命精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红色大讲堂”,邀请党校教师、机关干部定期讲授古北口红色历史文化,服务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三是开发红色研学。主动融入“长城古镇研学之旅”精品线路建设,串联辖区红色资源,推出四大研学主题、10条精品线路,建设党建研学基地、长城双语研学营地,开展“大城小匠”主题亲子营活动,“古北口村研学”品牌影响力凸显,成为密云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文旅融合新亮点。

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红色经济。一是兴办红色民宿。依托村内红色资源,深入实施文化、美食、民宿、民居、人才五个引导办法,吸纳15名特色旅游人才返乡创业,打造周末美食街,恢复传统民居18户,打造精品民宿8家,推出“吃住游购娱”一站式套餐式服务。25名党员带头开办民宿,主动亮身份、作示范、解难题,引领带动其他民宿户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矾根”“隐谷”“拾光小院”获评第一批市级“长城人家”乡村民宿。二是打造红色项目。深入推进“红色研学小院”项目建设,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建成御道造物坊、宫灯坊、长城书社等,切实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三是建设红色园区。依托蟠龙山长城保卫战独特历史文化优势,建设红色长城文化体验园区,开发红色文化教育长廊、营区指挥部、中心瞭望台等红色军事类IP,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90万元,带动就业383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先后荣获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古北口村将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发展好红色集体经济,高质量完成红色试点村建设各项任务,坚持“红+N”的融合思路,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上一篇:怀柔区琉璃庙镇党建引领创新驱动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下一篇: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