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门头沟区斋堂镇以“乐享斋堂”为主线推进“诗画乡村”建设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1-06

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区委“诗画乡村”建设部署要求,坚持以“乐享斋堂”为主线,高位谋划、恢复重建、发展产业、建强组织、开拓创新,打造“五新斋堂”,建设“诗画乡村”。

高起点、高站位谋篇布局,实现“诗画乡村”建设谋定后动。坚持高位推动,锚定“三个中心”建设方向,研究制定《斋堂镇全面打造诗画乡村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分工、阶段目标、工作台账等,完善党委季度专题会、政府月度推进会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科学规划蓝图,结合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构建以一个中心辐射、九大沟域连片、N类优势资源全面融合发展的“1+9+N”“诗画乡村”建设一体化格局,推动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沟一品牌、一片一亮点”,共计投入各类关联项目27个、资金1.01亿元。

高品质、高速度恢复提升,实现“诗画乡村”建设焕发活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加速推进异地安置工作,沿河口村院墙门楼、房屋外装、信息化工程等全部完成,向阳口村一期103户全部签约动工;建立镇级煤改清洁能源售后服务中心,构建“半小时响应、两小时处理、四小时完成”售后服务保障机制,完成2195户煤改电住户巡查巡检,村民居住条件得到全面优化。提升灾后恢复重建水平,将灾后恢复重建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五边整治”活动12次,实施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强化政企联动,新招引企业完成区级收入101.38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3.3%。

高标准、高预期转型发展,实现“诗画乡村”建设蔚然成型。打造标杆示范,按照重点建设村、储备建设村分类施策,分别打造了沿河口灾后重建、法城康养科普度假、柏峪非遗农耕、爨底下传统村落等诗画乡村典范,带动乡村整体发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举办2024年度徒步大会,用活爨底下古村优势资源,注入现代艺术元素,打造“山水即世界、山水即舞台”文旅消费新场景,营造“民宿看戏,小院过节”的浓厚氛围,“五一”期间游客11953人,国庆期间游客19183人。发展山区养老产业,积极创新发展“爱心投入,互助养老”“村企合作,自给自足”“村补资金,集中养老”“镇企合作,优化养老”等多类型养老产业,满足山区不同群体养老需求,目前,可以满足64位老人用餐,90位老人居住。

高效率、高水平组织保障,实现“诗画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续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五法”,引导村(居)创建“五心共筑青龙涧”“红色石臼”“星火先锋”“响悦银龄”等特色党建品牌,保障“诗画乡村”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水平,制定出台基层党校建设实施办法,统筹镇村党群活动中心阵地,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创新“五员轮训”“千名党员进党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等载体,培训党员干部1900名。紧抓镇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学党纪、转作风、抓落实”专项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研讨1200人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37人次,不断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高要求、高效能创新驱动,实现“诗画乡村”建设智慧赋能。坚持借力“外脑”,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团队开展实地调研,谋划全镇诗画乡村建设目标、思路,积极探索“科技小院+特色种植+文旅养康”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试点创建先行一步。搭建“移动政务”平台开展“智慧村章”改革,制定线上审批“一二三”管理制度,实现村级公章线上审批、远程控制、全过程用印监管和留痕,提升工作效能。加强“新媒体”运用,全面梳理镇域红色遗迹、自然风貌、古代文明等资源点位,依托《老单游京西》、《乌金·古道·北京城》等外宣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名度。

下一步,门头沟区斋堂镇党委将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结合地区优秀经验做法、典型等实际情况,锚定既定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进“五新斋堂”乡村振兴项目落地有力、有声、有效,奋力呈现“最美新斋堂”。

上一篇:朝阳环境集团党总支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房山区开展“党员倾听日”活动,听“民声”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