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多措并举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1-09
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地处CBD中心区,下辖13个社区,常住人口近6万人,流动人口1.4万余人。为有效破解流动党员“排查掌握难、管理规范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呼家楼街道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新路径,加强组织建设、优化管理方式、凝聚发展合力,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有家有为。
抓底数摸排,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常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行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掌上呼家楼”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屏等载体,发布《致广大流动党员的倡议书》,提高知晓率,督促广大流动党员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依托社区、楼宇、企业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26个,明确专职联络员,公布站点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方便流动党员联系报到。认真摸底排查。以党支部为单位,充分发挥134个居民楼网格和楼宇网格力量,通过上门访、电话问、微信联、亲友寻等方式,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基本情况,做到流动时间、流动地点、流动原因、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五个清楚”。针对辖区商务楼宇多、非公企业多、从业人员多的特点,组织“双楼长”、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定期开展“入楼访企”行动,发放“致企业的一封信”和“党建联络卡”1600余张。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同时更新完善党员E先锋流动党员模块,实现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初步摸排流动党员216人,全部纳入台账进行管理。
抓教育管理,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突出阵地领学。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书记工作室等阵地,成立“流动党员之家”,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参加党支部学习交流,确保学习教育“不断线”。2024年以来,组织流动党员过政治生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12场次,确保流动党员理论学习“不断档”,思想认识“不掉队”。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党群办干部担任,强化流动党员和自管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流动党员归属感。开展线上送学。依托流动党员微信群、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互联网+”学习模式,引导流动党员养成“掌上”学习、“随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辖区环球金融中心楼宇党支部通过远程视频系统,邀请流动党员参加线上会议,建立日常学习“指尖课堂”,开展“书记有约”、“云端党课”,为流动党员“补钙”“充电”“加油”。主动邮寄助学。向流动党员寄送“暖心学习包”200余个,将党章、党员徽章、政治生日卡、学习书籍等寄送到流动党员手中,叮嘱流动党员按时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定期汇报学习情况、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属地化管理、经常性教育、亲情化服务”,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覆盖。
抓作用发挥,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注重关怀帮扶。组织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社区干部等担任“红色联络员”,推行“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等方式联系流动党员,通过关怀慰问、上门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心用情服务。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楼宇服务站、暖心驿站等党建阵地,为流动党员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健康义诊、技能培训等10余项“专享服务”,定期评选表彰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优秀流动党员,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广大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组织在眼前、党员在身边、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家契机,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举办主题沙龙活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集流动党员为辖区发展建言献策42条,流动党员参与志愿服务60余次。引导作用发挥。组织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向流动党员发出“四个一”行动倡议,即作出一个承诺、参加一项志愿服务、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提出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就是流动资源”优势,在各自岗位上当先锋、作表率。按照党员专长和服务意愿等情况,量身定制“个性服务菜单”,流动党员可认领环境整治岗、文体活动岗、扶贫助困岗等11个志愿服务岗位,引导流动党员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当好政策形势宣传员、社会稳定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