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朝阳区建外街道“网格六步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5-0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朝阳区建外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入探索集言“揽事”、协同“理事”、协商“决事”、分类“办事”、共治“督事”、闭环“评事”网格六步工作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搭建平台,群策“揽事”。将以中海楼宇、正大楼宇等为代表的82个固定阵地和集会务、教育、健康、饮食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的共享阵地,以及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串联9个楼域、1.6万家企业和30万白领的互联阵地等“三类阵地”变身“网格聊天室”,架起政企连心桥。通过议事会、线上问需、实地走访等方式,组织网格员动态收集企业和居民的各项需求,并依托数字孪生系统,精准绘制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让民声成为治理“风向标”。2024年,动态整理居民需求1200余条、企业诉求5700余项。

汇聚民智,协同“理事”。整合社会治理专家、律师、退休人员等力量,组建网格治理智囊团,通过专题会诊、案例剖析等形式,针对居民物业纠纷、老旧小区改造等难题,提供310余个解决方案。同步成立楼域治理智囊团,吸纳经济专家、各委办局职能部门骨干及会计师事务所职工等力量,以“政策直通车”“服务上门”等形式靶向服务楼宇企业,累计开展专题会诊280余次。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同步上线可视化分析模块,为需求研判与资源匹配提供智能决策支持,让决策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说话”。

社区共议,协商“决事”。针对治理难题,网格党支部牵头搭建“1+N”协商平台(1个议题+N方主体),组织职能部门、智囊团及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严格遵循“一事一议、一议一决”流程,形成“专业论证+民意协商”议事机制。针对企业端提出的问题由楼域党委联动委办局召开专项协调会,通过政策适配、资源嫁接等方式疏通发展堵点,提出解决方案,并由网格党组织牵头形成决议,同步向社区、街道提报备案。

纾困解难,分类“办事”。建立即时办、当日办、周内办、月办结等“四类事件”分级响应机制,为居民破解停车难、环境整治等痛点问题499件;网格员走访企业6063家,办实事5520件,并推动60家科技型企业回迁,吸引1.5万名高校毕业生扎根建外。对网格层面无法解决的诉求,通过“社区汇总—科室联动—区级调度—全程跟踪”模式攻坚化解。统筹楼宇网格资源,定期组织召开企业资源对接会、宣讲会,吸引1950余家企业参与。

公众参与,共治“督事”。推行“阳光治理”模式,选聘公信力高的居民和企业代表组建自治监督小组参与项目评议、经费监管。监督小组开展实地督查340余次,借助数字孪生系统等数字平台开展“云督查”3600余次,实现民生项目经费使用透明率达100%,治理过程全程可追溯。鼓励楼宇白领、社区居民化身“找茬团”,参与项目验收和成效评估,推动基层治理公开化、规范化。

一事一评,闭环“评事”。坚持“一事一评”原则,网格党支部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公示栏、座谈会、楼宇沟通会等形式公开成果,并开展企业和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测评。同步开展内部复盘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形成“问题解决—效果评估—机制优化”治理机制,并形成《102个网格的故事》成果集,推动网格服务长效化、制度化。

街道结合“网格六步”工作法,并借助30个“社区+楼宇”伴生型网格优势,推动居民需求清单与企业资源清单精准对接,形成“需求发布—资源匹配—项目落地”闭环管理,为居民解决189件急难愁盼事项。同时,按照“一空间一主题”原则,标准化建设了光辉里网格活动中心等10个伴生型网格服务驿站,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实体化平台,实现“空间共建、服务共融”。

下一步,建外街道将继续深化“网格六步”工作法,推动网格治理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梳理更新产业空间,引荐更多优质企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网格治理数字化建设,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建外经验”。

上一篇:党建赋能 助企远航 大兴区人力社保局联合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下一篇: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在职党员“双报到” 携手擦亮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