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践行矛盾化解“新范式”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丰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5-06
北京市丰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首都前院”定位,落实区委“1+N+X+1”区域安全体系建设部署,全力以赴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提出“1+5+5+6”工作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多元共治方式,构建出“党建引领聚力、多元调解赋能、群防群治筑盾、一站解纷固本、科技赋能增效、人民调解提质”的矛盾化解“新范式”,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镇”的矛盾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聚力 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长辛店街道以“长辛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打造综治中心“一庭五所三队”工作协作体,借助家门口的“普法驿站”,以“法律管家、到家服务”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现“一管到位”,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
李先生与王先生为长辛店辖区居民,两人本是亲戚关系,但因房屋续租问题多次发生肢体冲突。在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联合长辛店派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律所、医院,采用“背对背”与“面对面”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向李先生告知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费用计算依据,也向王先生详细释明了合同自由的法律原则,对涉及纠纷的法律性质及责任划分进行了充分说明。办案民警、司法调解员和律师也分别从案件侦办及当事人维权途径的角度出发,运用情、理、法等多种方式促成双方和解。最终,双方当事人就医疗费承担比例、结欠租金金额、腾空房屋日期等事宜达成了一致,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多元调解赋能 打造多元共治“新生态”
东高地街道作为典型的“单位型”街道,在既往开展的工作中,社区党委常遇到与驻区单位资源难整合、工作难配合、问题难解决的“三难问题”。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发动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东高地街道通过不断扩大联盟“朋友圈”,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逐渐形成“街道、社区、企业”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其中,万源东里社区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综治中心为平台,牵头成立了由辖区内单位代表、辖区外及跨区企业代表、部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民警、律师等为理事会成员的“社区共建联盟”,成功吸纳辖区内外近百家单位,并根据各单位属性和服务职能,分别成立了“议事协商互管分社”“志愿服务互助分社”“两新组织互动分社”等组织。近三年来合力解决了100余件百姓身边“急、难、愁、盼”的矛盾纠纷问题,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群防群治筑盾 树立基层治理“新风貌”
太平桥街道将“太平侠”群防群治志愿服务品牌与综治中心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太平侠”们不断深入群众,成为综治中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日常巡逻和社区服务中,“太平侠”们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并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将这些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综治中心,同时积极参与矛盾化解,成功探索出一条“双轨协同”的治理模式:既有标准化治安巡查,也有“唠家常”式的温情介入。
由退休党员组成的“银发侠客团”,以柔性治理化解社区矛盾。面对噪音扰民、楼道堆物、管道渗漏等易激化纠纷的民生问题,独创“三步工作法”:楼道茶话会倾听诉求、上门走访摸清症结、多方恳谈制定方案,将90%的邻里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由辖区商户和快递骑手组建的“移动侠客团”,充分发挥“全天候在场”的职业特性。在日常配送、商铺巡检时化身“流动侠客行”,既将防火防盗防电诈等安全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又可以对可疑人员、安全隐患、突发状况保持敏锐洞察,建立起“即时发现—快速上报—联动处置”的高效响应机制。
“太平侠”成立以来,累计发现情报线索1000余条,并与综治中心专业力量一同参与矛盾调解,化解率100%,参与应急处置47次、排除安全隐患200余处,形成“多元共治、价值共生”的群防群治新格局,“服务—感召—参与”的良性循环已形成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志愿队伍。这支不断壮大的平安守护者联盟,让“小事不出楼栋,温暖常驻心间”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一站解纷固本 激活全域治理“新效能”
和义街道运用“党建引领 善治和义 12345+N”综治中心工作模式,构建“信息+行动”双界面协同机制,打通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难题的解决通道,通过与区级职能部门对接,梳理出不动产登记的权利主张程序,明确了多主体联建、主体灭失由属地代为办理等具体的操作程序,搭建协商共识平台,依托线上信息化平台和线下“一站式”解纷平台,形成法治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通道思维”,促进了需求表达和政策供给的良性循环。
和义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接待涉及居民12批500余人次,召开30多次协调会,让40栋楼2064户承租房的“房改”路径得到明晰,帮助330户居民取得了不动产证,涉及多主体联建的其他片区楼宇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陆续为符合政策要求的居民办理房产登记,形成了“善治和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科技赋能增效 构建矛盾解纷“新模式”
新村街道搭建全市首个AI调解平台“新村E法宝”,科技和法治融合赋能基层调解。通过深耕学院式街区建设,围绕“两核心十平台”区域化党建工作系统和“1+1+N”的精细化党建共建体系,打造法治示范社区,建立枫桥式共享法庭和检察保障民生工作站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平台接入全国法律库、案例库、案例模拟库等司法大数据资源,引入AI及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为调解员处理物业、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常见纠纷提供策略与分析预测。
平台上线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摸排15次,参与纠纷调解13件,其中涉及家庭纠纷2件、邻里纠纷5件、劳务纠纷2件,其他纠纷4件,共成功调解13件,调解成功率100%,接待居民法律咨询80余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0起,调解成功率100%,调解周期平均缩短50%,“AI+人工”双轨调解模式实现全流程赋能。2025年以来,新村街道综治中心累计开展矛盾纠纷大摸排行动15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38起(化解133起),化解率96.4%。
人民调解提质 共建和谐家园“新风尚”
丰台街道永善社区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秉持“小事不出社区”理念,搭建多元调解机制。始终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依靠人民调解,整合社区资源,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走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永善新时代劝导队充当社区纠纷调解的“公平秤”。多年来,劝导队调解小组公正调解邻里噪音、物业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1350余件,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减少诉讼,成为居民身边的“法律顾问”,为社区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步,丰台区将牢牢把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重点,坚持目标导向、法治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推进综治中心体系化、常态化、法治化、整体化、信息化、便利化建设,实现综治中心引领,社会全员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新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