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代之声 > 组工论坛 > 正文
组工论坛

为科技“红娘”搭台架梯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作者:白宜琳        发布时间:2025-05-1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作为这一关键步骤的中坚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支持机制,在培养方案、政策扶持、资金激励、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为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科创生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新时代,要让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完备的培养支撑体系,营造适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建设一支高层次、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稻菽千重,育于苗床。”高校是原创专利成果的资源库,也是成果转化人才的策源地。应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范式,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根据科技发展、知识创新、产业升级需要,推动高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改革,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更新、调整、优化。深化产学研融合,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基地等方式,将人才放到“卡脖子”重大科技项目中培养锻炼,打破高校与企业间人才培养边界,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推动产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讲授,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和理论知识,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政策水平、技术认知能力、管理能力、法律素养、投融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前瞻性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最初一公里”,也需要营造适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成长的“最后一公里”。应建立发现和遴选创造性、突破性技术项目经理人制度,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突出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着重评价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新产品开发应用、产学研融合成果,探索建立体现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实效的评价指标。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人才交流环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学术会议等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资助、技术支持服务,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产业发展潜能。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之花结出产业发展之果,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构建涵盖成果转化、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条件,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全链条,加速形成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让调查研究成为作风转变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