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干部工作 > 正文
干部工作

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智领未来”人工智能品牌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7-14

2025年7月4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智领未来”人工智能品牌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年轻·融合·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这一年轻事业和年轻人的事业,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共话青年人才培养、产才融合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等热点议题,致力于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员会、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联合承办。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路明,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为论坛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出席论坛活动并和与会相关领导共同启动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论坛现场,诺贝尔奖得主、特邀院士、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才等,深入探讨了构建自主人工智能生态、开源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话题,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发展路径,为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前沿智慧和人才动能。

年轻—更富朝气。人类文明每一次划时代的跃迁,无不始于一项“年轻”的事业。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事业。聚焦这一充满朝气的“年轻事业”,本次论坛发布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来自清华大学翟季东教授团队的“赤兔(Chitu)——大模型推理引擎”,通过底层革新,显著降低推理成本,推动构建“国产模型+国产引擎+国产芯片”的自主技术闭环,为产业智能化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坚实支撑;来自启元国家实验室的“专业深度研究智能体”,突破当前智能体处理超大规模信息的瓶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为研究人员提供系统化工具,助力提升研究深度与效率。两项创新成果,从侧面彰显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与应用拓展的澎湃动能,降低了对国外高端硬件的依赖,打破硬件生态绑定,也昭示着人工智能这一“年轻的事业”必将赋能千行百业,为高质量发展赋予更多朝气、注入更多新动能。

融合—更富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聚焦“产学研融合·共育人工智能人才”和“育评用一体·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这两个关键领域,邀请人工智能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头部企业及行业领袖、人才工作部门负责同志等分别开展两场高端对话。其中,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和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牵头组建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人才工作组,其组长及副组长单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路径与机制。来自国内外的与会嘉宾分享了北京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以及京外相关地区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重点交流了境外AI人才培养、人才生态构建与实践、育评用融合等创新举措,共商打造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生态,促进关键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增效。。

未来—更富活力。人工智能重塑人机共生的未来,是孕育新生的沃土,需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本次论坛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揭牌成立“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会客厅”,搭建全球青年人才沟通交流平台;发挥智库作用,我区人才工作局与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深度联结,推动人才资源研究、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为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持续认定算法人才,优化升级人才服务卡,进一步激发人才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活力。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人才山地徒步经典路线”,并启动了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旨在打造高品质人才交流平台,助力“北京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助力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门头沟区作为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近年来坚持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培育地区转型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先后纳入全市人工智能重点布局区、全市E级智能算力高地,构建起全要素产业生态,“京西智谷”品牌影响力、发展力不断增强。同时,门头沟区充分发挥人才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培育工程”,构建了全市首个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人才生态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产学研相融合的有效路径,着力打造京西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产业集聚地。

下一步,门头沟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持续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为北京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贡献更多力量。

上一篇:丰台区委组织部召开科级干部“上下交流”集中到岗宣布会

下一篇:西城区椿树街道多维赋能锻造年轻干部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