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丰台区和义街道:“民生项目池”推动“无界绿地”落地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丰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7-29

清晨的阳光洒在公园中,老人在健身步道悠然晨练,孩童在生态花园嬉戏玩闹。“以前这儿围栏挡道、人车混行,现在推着婴儿车都能畅行无阻。”带着孩子遛弯儿的李女士指着眼前绵延的慢行步道感慨道。这片2300平方米的“无界绿地”,正是和义街道“民生项目池”交出的亮眼答卷。

位于南中轴上的和义街道全域纳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规划,肩负着再现“南囿秋风”的使命。街道紧扣南中轴功能定位,将民生需求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以“绣花功夫”推进南中轴和义地铁站周边重点区域整治提升。

曾经的和义地铁站周边,是附近居民和通勤族的一块“心病”。对此,街道将其列为“民生项目池”首批重点攻坚项目。“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和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项目启动前开展了深入调研,发放并细致分析了431份居民问卷,确保精准锁定痛点堵点,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正是这种扎实的前期工作,为后续的精准治理奠定了基础。

治理的合力,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如今走进焕然一新的和义地铁站周边区域,曾经的杂乱无章已被秩序井然和生态美感取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开阔的2300平方米“无界绿地”。街道拆除了阻隔视线的围栏,精心提升绿地品质,让绿色空间真正融入市民生活,触手可及。围绕这片绿意,一条长达2.1公里的崭新慢行体系蜿蜒伸展,为步行和骑行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街道系统梳理优化了通行路径和停车空间,有效缓解了拥堵。

精妙之处更在于看不见的“里子”工程。街道同步铺设了新的雨污水管线,并创新性地建设了“雨水花园”,这不仅是生态环保理念的落地实践,更是提升区域韧性的关键举措。

今年以来,和义街道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聚焦“七有五性”,精心谋划“民生项目池”清单,涵盖房屋修缮、公共环境提升、道路改造等多个领域。在推进民生环境整治的同时,街道注重以环境改善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全国首个“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等优质项目落地丰台,培育形成商业航天、未来食品、智能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项目推进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治理模式,深化与清华、北航等高校的合作,落地全市首个“初心服务站”等校地合作平台,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基层治理实践中。通过建立“善治和义”综治中心和综合指挥中心平台,汇聚22万条数据信息,实现全域态势“一屏统览”,精准施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辖区基层治理走向“善治”,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难题怎么破?“丰铃行动”与“民生项目池”深度融合给出答案。十个“丰铃专班”常态化下沉一线,发挥其在行业领域重点疑难诉求化解中的专业优势,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秩序优化等复杂问题集中攻坚,构建起条块融合、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多方联动的综合治理工作模式,做到“响铃必办、有办必果”,有效提升服务效能。

长效怎么保?构建治理闭环是关键。依托“先锋办”平台,丰台建立“揭榜攻坚+多元议事+源头治理”机制。项目难题张榜招募力量,多元议事平台优化方案,网格员前置排查风险源,同时完善奖惩考核制度,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经验,确保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真正成为长久的惠民工程。

随着“丰铃行动”与“民生项目池”的深度融合,丰台正逐步构建起“民声速应、难题速解、长效惠民”的民生服务新格局。丰台区城指中心将通过实地调研、动态监测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即时协调资源攻坚难点,对群众反复反映的诉求快速研判入池,确保民生响应零时差。

“接诉即办”是倾听民声的窗口,“民生项目池”是解决民忧的抓手。未来,丰台将持续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坚持以诉求定项目,以项目惠民生,将群众“急难愁盼”清单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答卷”。随着2025年第二批99个“民生项目池”清单的落地实施,更安全的社区、更优美的环境、更畅通的道路、更舒心的居住体验将在丰台加速呈现。

上一篇: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交流活动

下一篇: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东厅社区“东小邻”开展金点子微服务,温暖邻里情,共筑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