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三个强化”大力推进“吹哨报到”改革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9-09
门头沟区围绕落实“吹哨报到”改革“四个深化”要求,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着力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社会治理合力。丰富“双报到”内涵,围绕在职党员回家“干什么”“怎么干”,制定全区《进一步推进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1.5万余名在职党员成立833支“雷锋式党员”志愿服务队,并设立“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治安维护、法律咨询”等8个服务岗位,每名在职党员结合实际至少认领1个岗位,形成“门头沟热心人”等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党员“回家”更“助家”。完善多元共治平台,按照城市以社区为单位,山区以沟域为单位建立的原则,创新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设置形式,并围绕解决物业管理、小区停车、“门前三包”等难题,总结形成“党建引领三方共治”“党建引领准物业自主管理”等模式,涌现出龙泉镇“1326工作体系”、城子街道龙门三区“1568 服务在行动”等品牌,全区4个试点小区“12345热线”投诉件总量较试点前普遍下降40%左右,响应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深化街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赋权下沉增效。做强街镇,按照综合化、扁平化方向,全区4个街道按照“六室一队三中心”,统筹优化设置街道党政机构,精简内设机构24个;在全市率先启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对2个试点乡镇机构实行综合设置,并研究制定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清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针对区域面积大、城区和山区执法重点不同的实际,探索建立以街镇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为基础,次区域平台、移动执法平台为补充的多层级综合执法平台体系,并组建4支街道综合执法队,实现执法快速高效。做优考核,制定区级职能部门“吹哨报到”考核办法,突出街镇对71个区级职能部门履职配合情况的考核评价权,评价分值占考核结果的1/3,并成立区委综合考评办,统筹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引导街道乡镇聚焦主责主业;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区委建立“单月点评会、双月擂台赛”交流考核平台,提升“吹哨报到”的主动性、科学性。
强化基层导向,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织密服务网格,将全区12类、近2万名群防群治力量全部编入1081个单元服务网格,巩固街巷长、小巷管家体系建设成果,建立“四随一优先”工作模式和“三链一表彰”激励机制,切实把队伍压到基层一线,到社区、到群众身边去解决问题。坚持有呼必应,区级层面,制定市民热线反映通报问题“接诉即办”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领导批办和日、周、月报通报等制度,开展“吹哨报到”监督检查,推动群众诉求高效回应;街道层面,建立为民服务“5+2”和接诉即办“7*24”工作机制,推动13类、220项为民服务“不打烊”;村居层面,推广潭柘新区“红色联盟议事会”、城子村“五彩微中心”等典型经验,加强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全区共受理群众诉求28545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批示37期,单项治理督查批办312项,办结率100%;各街镇围绕安全、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等,主动吹哨300余次,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