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干部工作 > 正文
干部工作

大兴区实施“新国门·青苗”培养计划加强村级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大兴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11-09

大兴区针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和年轻干部经验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农村实际制定“新国门·青苗”培养计划,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中精心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85后”年轻干部,坚持区镇两级联合培养,建立“六定六强”工作机制,对培养对象进行定期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向支持、定时跟进和定绩使用,努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接班人”。1)坚持高标准选苗。建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委农工委和各镇党委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细化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方案,做好资源统筹和长期培养规划。按照“三有、三必须、七优先”要求,严格选拔“新国门·青苗”培养对象。即:坚持有深切的“三农”工作情怀,有较好的培养发展潜力,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的“三有”标准,满足必须是现任“85后”村“两委”干部,必须是中共党员,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三必须”条件。突出村“两委”班子中的副职干部优先,本镇本村人员优先,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参加北京农职院学历教育的优先,所在村机关下派书记或书记年龄60岁以上的优先,在区级以上重难点村任职的优先,退伍军人优先,农村工作助理员优先等“七优先”原则。同时,将培养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每年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建中期督查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检查、定期通报等形式,对培养情况进行动态检查评估,及时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扎实有序推进培养计划落实。2)开展针对性培养。充分利用北京农职院学历教育、区镇两级党校、实训基地等平台,每年累计开展不少于60学时培训,其中开展不少于40学时集中培训。区级层面围绕党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区情介绍、农村基层党建等,每年举办一期3-5天的专题培训班;镇级层面将培养对象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范畴,每年开展镇情教育、农村发展、基层治理等培训,提升培养对象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建立区镇村干部“3+1”结对帮带机制,为每名培养对象明确3名帮带联系人,即根据培养对象所在村和个人特点,结合领导干部驻村入户和联村党总支等机制,为每名培养对象安排1名涉农区直部门处级干部、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和1名镇内“名书记”指导帮带,每月开展1次以上“一对一”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建立镇村两级轮岗锻炼机制,分层次开展实岗训练。11个镇每年安排培养对象到党建办、经管、信访等科室进行1个月以上的轮岗实训。同时,村级每年安排培养对象负责至少1项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控违、出租房屋管理等重点工作,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水平。通过全方位参与镇村两级急难险重工作,丰富农村工作经验。3)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培养对象成长档案,采取“一人一档”、动态更新等方式,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培养规划、岗位履职和各阶段学习培训、实岗锻炼、资金使用实效等情况。区级层面每年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分片召开座谈会,重点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学习工作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镇级层面实行谈心谈话和述职管理制度,镇党委书记每年不少于2次与培养对象开展谈心谈话,镇党委组织部每年至少2次集中听取工作汇报,让培养对象切身感受到组织关怀。坚持人岗匹配、备用结合,在村“两委”换届或日常出现村党组织书记空缺时,优先选配日常表现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培养对象,鼓励通过异村任职、跨村兼职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秀村级年轻干部的统筹使用。建立“优者胜、劣者汰”的退出机制,及时淘汰不合格培养对象,保持队伍活力。4)强化全方位保障。制定培养对象支持帮扶“大礼包”,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其开展工作,大力为民办实事、好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帮助培养对象树立群众威信。加大政策倾斜,协调区发改、农业农村、园林绿化、水务、文旅等部门对培养对象牵头申报的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和精品民宿发展等重点项目优先考虑。同时依托“双百双千”城乡共建机制,优先匹配区直单位帮扶,使其工作有资金、有资源、有信心。此外,通过及时总结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经验做法,对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好措施、好机制及时进行推广宣传,选树一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培养对象,以及创新培养、合理使用培养对象的镇村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上一篇:西城区秋季优轻班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海淀置业“四个坚持”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