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朝阳区平房乡黄渠村党建引领,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5-23

朝阳区平房乡黄渠村党总支在拆迁腾退和周转过程中,多次面临艰难复杂、利益交织的局面,但始终牢牢以党的建设引领区域腾退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实践“四个一百工作法”,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坚决打赢了农村城市化攻坚战。

百分百凝聚党员共识,先忧后乐有高度。黄渠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党建引领作为头等大事,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一是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新理论、新要求,多次召开黄渠村党建引领区域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邀请党校老师讲授《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先后组织党员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开展“以巡察为契机,讲党课、树党风、抓党建、筑堡垒”党课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求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决听党指挥、服从大局,使党员干部在城市化进程中同心同向。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让党员身份亮起来,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开展对“两委一社”班子成员和重要岗位干部廉政提醒谈话,要求在腾退工作中所有干部“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拿村民一针一线,全心全意服务被腾退户和周转户”,并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发扬奉献表率精神。重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求全村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带头拆迁做表率,用“一身正气,从我做起”“相信党,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把群众当亲人,深入村民各户宣讲政策、解决难题,赢得百姓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百分百维护村民权益,拆迁腾退有速度。拆迁腾退关乎村民现实利益和长远未来,黄渠村党总支切实用好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积极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腾退任务。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腾退伊始,村民抵制强烈,谣言四起。村里及时召开党总支会议、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代表大会,全面宣传地区发展前景和拆迁腾退政策,党总支书记李平有带领“两委一社”班子成员逐户走访,深入细致开展政策宣讲工作。面对有的村民要求先落实安置房和拆迁款的诉求,大力宣传先周转后安置的政策规定,并分批召开见面会现场答疑解惑,用村情、亲情、感情说服群众。二是突出重点带动。借鉴“干部—党员—群众”次序动员工作方法,要求村主要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做到先签约、后选房。重点突破村里四大姓氏代表大户,通过动员本村威望高的村民腾退,带动其余村民进行拆迁,同时坚持拆迁政策的公平公开原则。不让无理要求的人多受益,不让老实人吃一点亏,切实保障拆迁腾退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一碗水端平”。三是完善工作机制。2017年11月初,黄渠村有200多个院因不再实施煤改电而进行临时周转。村委会成立周转工作服务队,村党总支号召全体村党员干部以不怕困难、不怕反复的积极态度,及时解决村民周转过程中各种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从签周转协议到交房交钥匙只用了15天时间,受到广大村民好评。

百分百调动社会资源,区域共建有力度。村民上楼后依然面临诸多难题,黄渠村党总支坚持统筹协调,向内部挖潜,向社会借力,调动各类主体服务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凝聚多方共建的合力。一是实行居民自治管理。在党总支的监督引导下并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主导下成立物业公司,规范回迁社区管理秩序,建立社区房屋出租管理平台,并且与公安网上系统实现联网,切实提高社区管理的安全性。为引导村民节俭操办红白事,不侵街占道,村“两委”将闲置空地改建为红白事专用设施,并指导成立红白事理事会,有效发挥自治组织自我管理约束的作用。二是加强周边环境改造。村党总支和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商,由公司出资对社区周边未完成的公路和步行道进行重新铺设,共新铺设沥青路面8379平方米,步行道5040平方米,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对社区进行封闭性管理,加强车辆管控制度,保障无游商小贩、回收废品和早点摊位,使社区道路平净整洁。针对周边工地噪音扰民问题,村党总支出面与施工企业协商,共同分担噪音扰民赔偿费用,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赢得居民广泛认可。三是提升社区居住品质。近三年筹集共建事项专项资金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村里联合城建等五家公司对黄渠公园进行改造,共铺设公园环路4500多平米,安装路灯、座椅、垃圾箱及1100平米的足球场步道等附属设施配套设施;争得专项资金修建乒乓球场、篮球场和四个笼式足球场,整体提升了公园的服务和管理,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坚持从硬件入手,重新修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百分百搞好群众活动,文化传承有温度。黄渠村党总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回迁村民提升文明素养、解开拆迁“心结”,更加注重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容迈入城市生活。一是建好宣传阵地。为“传承好家训,倡导好家风”,村党总支开拓党建引领思路,在黄渠公园内建造以孝、德、美文化教育为主题的60米党建引领家风教育长廊,宣传展示尊老、爱老的村民日常生活图片,让群众在轻松悠闲的散步中接受传统家训家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留住乡愁村脉。为了让百姓对原有的老家有个思想寄托,经村“两委”集体研究,2017年开始筹建黄渠村史馆,规划设计的展厅面积为250平米,是一座系统展现黄渠村历史变迁的村史馆,集收藏展陈、参观教育于一体。村史馆建成后,以实物、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多数展品来自村民自愿捐赠,真实展现了黄渠村旧貌换新颜的发展历程。三是培育文化品牌。2017年5月,在新建成的2600平米文化广场举办了黄渠村第一届文化节,独唱、相声、舞蹈等整场文化节的节目全部由村民承办。2018年5月至8月,又相继举办了“五月鲜花”文艺汇演、农民趣味运动会和庆“八一”联欢晚会,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

上一篇:海淀区曙光街道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下一篇:海淀区举办2019年“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