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共绘党建同心圆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5-31
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是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辖区内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609家,部级以上中央单位120家,另有“一行三会”等国家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13家全国性金融行业组织。针对特殊的区位特征和社会结构,西城区委深入思考搞好超大型城市核心区的基层党建工作方法,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有关要求,构建起“区委统、街道联、社区拢”三级联动、条块融合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推动区域共治共享,共绘党建同心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
建体系,构建“纵向同轴、横向同心”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近两年来,西城区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制定《西城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区委履行抓城市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街道党工委全面兜底,是“一线指挥部”,发挥“龙头”作用;社区党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延伸社区党组织链条,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覆盖到楼院。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动体系的“动力主轴”,强化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制定区域化党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项清单”,需求征集、议事协调、合作共管、项目化服务、问题报处、评价监督“六项机制”,推动形成了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推改革,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区域统筹协调和综合治理能力。区委积极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聚焦街道主责主业,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等举措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制定122项《街道工委、办事处职责清单》,明确街道履职依据。调整机构设置,将原有内设机构重新整合,形成扁平高效的运行体制,设置党群服务中心、街区治理中心(全响应大数据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加快街道向“民生窗口”转型。增强街道力量,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增强街道统筹综合执法权力。建立街巷长制,1392名街道管理力量下沉到街巷,形成街道干部一线工作的运行机制。街道体制改革后,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背街小巷治理、街区整理的硬仗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换来整治任务节节胜利。
促共建,推动形成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格局。出台全区《关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单位资源开放推进区域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如月坛街道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针对三里河一区周边生活服务业设施不足的问题,与国家发改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联手,在该地区建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让疏解整治成果惠及地区群众。广内街道采取联建、联管的方式,带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发力,缓解社区停车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以来,在区领导的带领下,全区党员干部主动走进中央单位、驻区企业,了解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共走访5000多人次,解决问题3000余条。
西城区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共建互补,共同绘就了区域发展的“同心圆”,不断提高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