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西城区人民法院以“开放式党建”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10-23

近年来,法院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和首善意识,紧密结合法院实际和首都核心区特点,把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党建工作中,着力打造“开放式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

一、以开放式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按照“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的思路,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审判执行工作最前沿。根据审判专业的不同,在金融审判、家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等专业化审判庭室设立22个司法职能型党支部;在文物保护单位腾退、涉金融行政审判等专业化审判团队建立107个司法职能型党小组;在立案、速裁、诉调等工作流程衔接性强的诉讼前端部门设立“联合型党组织”;在诉讼服务中心组织参与工作的法律援助律师、人民调解员等设立“流动型党组织”;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涉国家重点工程执行攻坚等重大专项任务中设立“临时型党组织”,政治引领、思想动员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二、以开放式的组织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从法院党组、机关党委到各党支部,在全院各层面打开组织生活大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一是定期召开开放式党组会和机关党委会。围绕关系法院长远发展、干警切身利益、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普通党员列席。2017年至今,已有70余名党员参加了开放式党组会和机关党委会,参与决策事项40余项。二是党支部之间开放组织生活。在审判业务部门与综合行政部门之间,根据工作关系建立党支部结对关系,相互开放组织生活。有时围绕相同的主题和内容联合开展组织生活,有时邀请结对支部的部分支委或党员参加本支部的组织生活。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工作协调配合。三是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依托党组织合作共建,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开展政治理论、司法能力培训,打造“西法青年说”“知者说论坛”“党员微教育”等特色学习品牌,组织全院普遍开展“晨间一刻钟”学习活动,强化开放式、常态化学习,提高干警综合素质能力。四是实行开放式组织评价。在法院内部,依托“三评一考”、“党员积分管理”、法院干警“瑕疵档案”和“优善档案”,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在外部,善用立案法官评价系统、12368语音热线、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三、以开放式的合作共建机制促进执法办案质效提升

依托党组织合作共建机制,吸收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法院工作,合力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一是在诉讼前端引入社会力量。设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法律援助律师工作站、“心理驿站”,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法律文书代写、一般性法律咨询及其他便民服务。同人民调解组织合作共建,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诉前调解及审判辅助工作。二是在诉讼过程借力社会力量。在金融、互联网、医疗、物业等诉讼高发领域,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党组织合作共建,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保障。三是在执行过程联动社会力量。设置人民调解工作室,吸纳人民调解员参与执行,构建执行领域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同西城工商分局、西城房屋产权登记中心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信息共享与执行联动,形成联合信用惩戒网络。四是参与社会矛盾化解预防。组建“赵海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贴近人民群众,担任街巷长“法律顾问”,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推动社区形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考法的良好环境,共同推动社区的精治、共治、法治。成立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司法大讲堂”活动,组织辖区干部群众接受普法教育。自讲师团成立以来,已举办婚姻家事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范等普法讲座110余场,累计9000余人次参与听讲。

“开放式党建”模式运行以来,法院各级党组织组织力显著增强,先进性纯洁性大幅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司法职能作用不断凸显。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西城法院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北京市模范法院”“北京市先进法院”。

上一篇:通州区新华街道搭建“聚能双协商 党建微创投”平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下一篇:门头沟区大台街道推动协管员队伍规范管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