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扎实推动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3-25
为进一步搭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有效平台,推动解决实际问题,通州区围绕“社区服务我承诺、社区发展我建议、社区治理我行动”,创新打造了“党旗飘扬”系列活动,通过建立双向互动、精准服务的报到工作模式,将社区需求与党员职业特长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强调“问需于民”,让群众的需求得到更加积极的回应,建立“提出需求—组织分单—形成需求清单—对接开展服务”的服务模式。由社区(村)党组织或群众结合实际提出需求内容,并对需求进行分类梳理,形成“需求清单”,报到的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和资源优势选择“接单”,双方接洽后开展服务活动。北苑街道新华西街社区老年居民为方便了解进口药物说明书,提出英语学习和智能手机操作讲解的需求,社区党总支通过召开服务对接会,将群众需求及时反馈给报到的在职党员,通州四中党员英语教师马增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快速“接单”,开设社区“药品说明翻译和智能手机使用小课堂”,义务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二是坚持“主动服务”。强调“力所能及”,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建立“列出供给清单—群众点单—对接开展服务”的运行模式。由报到党员结合自身优势、专业特长等列出服务事项,构成“供给清单”,社区(村)党组织、群众根据实际需求对“供给清单”中所列服务内容进行“点单”,双方接洽后开展服务活动。中仓街道中仓社区在职党员郝海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回社区报到开展服务时,主动提出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指导的服务需求,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每周为80岁以上的居民提供入户问诊、指标测量、用药指导服务,报到党员的“供给清单”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区城市管理委结合工作本职,号召在职党员将8小时以内的工作延伸到社区,主动为社区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讲解咨询,使每名党员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指导员,实现专业专长与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是坚持“精准服务”。强调党组织的统领协调作用,注重发挥报到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按照“适合、科学、有效”原则因人设岗,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并通过梳理汇总报到党员的基本信息、建档建卡,将报到党员的职业信息和专项技能进行分类,实现精准服务。玉桥街道梨花园社区党总支对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服务需求进行梳理,设置政策宣传、助老服务、青少年教育、治安巡逻、环境卫生整治等12个岗位,为在职党员搭建有效发挥作用平台。西集镇党委结合在职党员兴趣特长,设置不同种类岗位20余个,引导在职党员结合岗位承诺践诺,开展为民服务。各村党支部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引导在职党员深入群众开展服务,综合在职党员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专业特长分类组织开展建言献策、志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