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顶尖人才引进,共议科研经费改革
——第三期北京人才沙龙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6-11-25
11月17日下午, 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国家人才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期北京人才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沙龙邀请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学者、科研人员及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就北京市近期出台的《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和交流研讨。来自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媒体等近百名嘉宾参加了沙龙。
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敏华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推进人才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念好“聚”字诀,要着眼“全球、高端、持续”等关键战略要点,打赢国际人才争夺战。一是树立全球意识,从北美、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区域选才聚才;二是要不惜重金引进和延聘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战略科学家;三是持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围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计划的推出就体现了一个“聚”字,围绕任务聚顶尖,围绕顶尖聚团队,围绕团队聚资源。另一方面要念好“活”字诀,遵循科研创新和人才发展规律,建立科研经费灵活、人才经费自由、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在致辞中表示,科研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是发挥科研人才积极性和才能的关键所在。本次沙龙从政府管理、学术科研、具体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讨,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顶尖人才引进等相关问题和政策开展讨论,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和科研人才的沟通,增进对政策和实际问题的把握和理解。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对《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从政策出台的意义、整体原则,具体措施、适用范围与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激励科研人员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方面对28条突破性改革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处长朱晓宇对《关于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介绍了突出以任务为导向遴选人才和吸引人才、突出用人主体自主权实施引才机制、突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四个方面的编制原则以及北京市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的五大引进机制、八项创新政策、十大保障措施。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展开热烈讨论,认为两个文件的出台,是北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必将对北京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科研经费改革和顶尖人才引进提出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