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通州区马驹桥镇党建“1+1”赋能乡村治理,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7-24

通州区马驹桥镇持续将“三大三强”活动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党建“1+1”赋能乡村治理工作机制为抓手,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难点问题,紧扣党员作用发挥和村民代表履职奉献,激活“党员”和“村民代表”两个“1”的内生动力,有效提升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形成齐抓共管、规范有序的乡村治理格局。

在马驹桥镇小杜社村,道路平坦宽阔,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的村民在自家院前栽种的月季等品种的鲜花迎风绽放,形成一堵摇曳的花墙。自从村委会门口竖起了绘制着红色网格图和每月“门前三包”成绩公示榜的党建墙,小杜社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小杜社村通过建立积分管理,把事关村庄治理各项关键小事全部标准化、具体化,并采取一事一记录、一季一评定、一年一考核的形式进行积分,引导党员和村民代表主动亮明身份、领岗认责,认真落实“门前三包”,维护村内安全稳定。积分制运行推动了作用发挥,网格化服务提升了治理效能。依据村庄宅基地图,以村民小组、若干楼院为单元,优化细分治理网格,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形成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的良好局面,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小杜社村共划分6个片区,分别由村“两委”班子负责人担任片长,下设党员和村民代表小组长,具体工作包括指导村民遵守村民民约、下发各项通知、引导村民更好遵守村里各项规定等。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党员带动身边村民,实现一个组带动一个片、一个片带动整个村。

小杜社村的经验是马驹桥镇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马驹桥镇按照“试点一批、影响一片”的工作思路,总结试点村运行党建“1+1”工作机制的经验、亮点、不足,不断优化机制,探索形成可实施、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将党建“1+1”赋能乡村治理工作机制推行至全镇,努力营造党组织引领、党员模范带头、村(居)民代表履职奉献的浓厚氛围,形成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的良性循环以及服务和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三大三强”活动见行见效。

上一篇:大兴区采育镇与北京科技大学智能学院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

下一篇:社区书记工作室丨顺义区胜利街道以“小阵地”撬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