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委卫健委抓实“三个融合” 助力“健康大兴”建设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大兴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1-08
大兴区卫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医心向党”党建品牌建设,将“融合理念树得牢不牢、组织建设做得实不实、服务群众干得好不好”作为评价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标准,抓紧抓实“三个融合”,助力“健康大兴”建设。
深化理念融合,坚持党建业务“一盘棋”
强化思想引领。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作为抓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重要任务,建立班子示范引领学、党员干部集中交流学、一线联系实际学的分层学习机制。2024年以来组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等活动29次,持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强化为民服务担当。强化示范引领。深挖党员典型,动员系统内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市职业健康达人等组成科普专家团,制作“兴医说医”线上科普短视频18期。强化品牌引领。打造“医心向党”党建品牌矩阵,培育大兴区人民医院“兴医之声”、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医心向党 与爱童行”等10个党建子品牌,引导基层党组织紧跟全区产学研发展布局,创建22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满足群众个性化诊疗诉求,推动“急诊卒中单元”、中国生长发育行为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率先落户大兴。
加强组织融合,凝聚行业发展“一条心”
严密组织体系。将公立医院党支部建在科室上,推动科室重大事项由党支部前置把关,业务科室吸收党员进入科室核心组,不断提高科室重大事项决策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成立民营医院独立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5个,全区民营医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实施“双培养”机制。新发展党员中大部分为业务骨干,二三级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担任,一批党员骨干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成立医学减重中心、认知诊疗中心、创面中心等,在实干实绩中逐步成长为科室负责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在机关,实施卫生监督员派驻制度,选派党员干部担任监督员,促进民营医院健康规范发展。在医院,深化“名医工作室”“卫生首席专家”培养举措,把党员放在课题攻关、学科建设等关键岗位,带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助推服务融合,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
关注重点。树牢宗旨意识,开展“改进家医签约服务20条”行动,汇聚党员干部力量,对“一老一小”“失智失能”等群体不间断提供生命全周期咨询指导和慢病随访服务,全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重点人群34万余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关注难点。工委发挥统筹作用,联合多部门设立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项目专班,为安定医院大兴院区、佑安医院新院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推行“支部书记挂帅”“党员攻坚队”等做法,开展互联网医院试点建设,推动“一乡镇一智慧屋”落地。关注痛点。聚焦城乡资源不平衡问题,工委主动走访问需,创新“上下联动、全专结合”服务模式,整合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助推清源、观音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全覆盖,群众在基层就医的获得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