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代之声 > 组工论坛 > 正文
组工论坛

让“过紧日子”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于乐        发布时间:2025-06-2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再次为党政机关扎紧“制度篱笆”。这份“紧日子指南”的出台,既是整治作风顽疾的治本之策,更是对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庄严承诺的制度回应。面对百年变局与风险挑战,党政机关唯有将勤俭节约内化为行动自觉,才能更好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修订后的《条例》给出了解决办法,将“三公”经费、办公用房等标准细化到“最后一公里”,具体如何执行呢?可以建立开支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公布会议费、培训费人均标准,让制度既管得住“超标”,也跟得上物价变化。推广浙江“公务餐”改革经验,通过全省域“一卡通”打破地域壁垒,让每一笔公务支出都在阳光下运行。对屡踩红线的单位和个人,要像中央纪委通报典型案例那样“指名道姓”,让制度长出“钢牙利齿”。

根治浪费沉疴既要堵住漏洞,更要培育新型机关文化。建立能耗数据“红黑榜”,将单位人均水电气消耗与绩效考核挂钩,节约资金可按比例转化为职工福利或民生项目专项资金。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嵌入实地调研课,组织机关人员到山区学校、养老院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场景中重塑价值观。推广智慧节能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办公设备能耗,下班自动切断非必要电源,开发电子文档协同平台,让“无纸化办公”从口号变为指尖习惯。

根治公款浪费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查,必须构建全民参与的监督生态。建立公务支出公开机制,除涉密信息外,年度支出事项向干部公示,接受干部监督。开通“随手拍”监督平台,群众发现公车私用、铺张接待等问题可一键举报,查实后给予信用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公共服务。组建由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社区工作者构成的独立监督团,对机关食堂泔水桶、办公用品采购单等开展随机抽查,形成常态化监督压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党政机关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把每一度电都用在紧要处,就是在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期待《条例》的施行能推动更多机关晒出“节约账本”,让“过紧日子”不仅写在文件里,更体现在热气腾腾的民生改善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向“满足于过得去”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