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延庆区香营乡:“小海棠+红引擎”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延庆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进程中,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引擎。延庆区香营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响应北京市“种业振兴行动”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号召,立足山区资源禀赋,锚定“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定位,以八棱脆海棠为核心突破口,通过种质资源链筑基、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三链融合”,将一颗小小的乡土果实培育成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引领种质资源培育,筑牢产业根基。香营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冷凉气候为果品糖分积累创造了天然优势,为打造北纬40度香甜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乡土专家周顺海开启八棱脆海棠研发培育之路,历经14年的不断试验、嫁接、改良,成功培育出高脆嫩度且富含维生素的八棱脆海棠,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鉴定为“高营养功能型水果”,2023年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脆八棱海棠种植”获评文化强链类典型案例。

目前,全乡形成“三村一带”种植格局,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按照标准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统一实施滴灌灌溉、生物防治等标准化管理。2025年,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了“海棠农技先锋队”,由周顺海亲自授课,开展嫁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实操培训,队员逐渐掌握核心种植技术,成为本地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带动周边40余户村民参与标准化种植。

党建赋能全产业链开发,实现多元价值裂变。立体农业提升土地效益。乡党委通过深入调研海棠林生态环境,结合土壤特性与光照条件,创新推出“果+菜”套种模式。在海棠林下,科学规划种植区域,有序套种萝卜、蜜薯、绿叶菜等作物,充分利用海棠林下的闲置土地与立体空间,形成高低错落的种植结构,实现了一年四季皆有产出,让土地持续创造价值。2024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36万元、同比增长100%。

科技赋能延伸产业价值。香营乡持续拓展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携手汇源集团,共同打造NFC“八棱脆”海棠果汁,首批3000箱产品于2025年2月上市,总销售额约45万元,带动原料收购价提升至5元/斤。村党支部持续跟进产业延伸,打造1270㎡的集种植加工、仓储展销、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持续提升经济效益。

市场主导开拓销售渠道。香营乡积极制定多元化的渠道策略,一方面参加CCTV农业农村频道好物推介、北苑路88号大集等线下推介活动,国庆假期举办丰收节系列活动吸引游客流量。另一方面拓展线上渠道,入驻京东商场特色农产品店铺、万达有机农场、长城内外等线上平台,同步搭建“快团团”小程序进行私域营销,有效覆盖高端礼品、日常消费、体验经济等不同市场,显著提升了品牌曝光度和产品溢价能力。

党建驱动政企协同创新,构建生态共建机制。把航定向立足生态定位。香营乡坚持标准筑基、品牌赋能,创建“延香”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纳入延庆区“妫水农耕”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全程把关生态与产业协同方向,将海棠规模化种植与荒山绿化深度结合,既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又为产业筑牢生态基底,用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扎根一线发挥党员作用。“金剪子”果树管理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秋剪技术培训,通过科学剪除冗余枝叶、优化光照路径,显著提升海棠糖分积累,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践,配套果枝堆肥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改良土壤,形成绿色生产闭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三位一体促进高效协同。在村级党组织引领下,建立“村集体+集体林场+龙头企业”分工体系,村集体专注上游生产,严格执行统一育苗、植保、采摘的“三统一”标准,运营延香海棠休闲采摘园;集体林场强化中下游品控与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负责分等分级、包装标识、物流及售后全流程管理;龙头企业京东集团打通市场终端,依托物流网络与电商平台将产品辐射全国,实现小产区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从乡土资源到特色产业,从生态保护到富民强村,香营乡以党建为引领,以海棠为媒,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转化、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实践证明,立足首都资源禀赋做精特色产业,方能让“小海棠”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而党建引领正是这条发展之路的“红色引擎”。

上一篇:朝阳区建外街道打造伴生型网格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下一篇:西城区以“党建红﹢十字红”打造红十字服务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