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常营乡“统联拓建”党建模式 为特殊管理区域治理搭载新动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9-06
常营地区北京像素小区住户9506户,人口40000余人,小微型非公企业千余家,由于该区域建设立项为办公用地,不具备成立社区的条件,缺少有效监管,房屋质量不高、环境脏乱、群租房屋普遍,群众满意度极低。为有效解决遗留问题,切实加强对该区域的治理,创造和谐宜居的居住环境,常营地区工委于2015年1月向北京像素区域派驻筹备组进行前期摸底,并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北京像素治理中心党支部,2017年9月升级为北京像素治理中心党委。面对复杂的治理形势,几年来,北京像素治理中心党委紧紧抓住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管理路径,探索形成“统联共建”党建模式,大力度推进思想引领、基层治理、区域共建、志愿服务等工作,积极处理遗难问题,深入化解居民矛盾,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显著增强。为特殊管理区域基层治理搭载了新动力。
“统”出党委合力,“一条心”共谋中心发展。针对北京像素小区楼宇单体户数多、外地人口、流动人口多等实际情况,中心党委在“统”字上下工夫,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统筹谋划特殊管理区域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1+1+N”自治模式:即以“1名楼长+1名党员+多名志愿者”为基础,带领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区域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打造党群楼宇议事厅等优化工作方法,长效解决历史问题,主动收集现实需求,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果。创新探索非公经济领域“一统多联”工作模式:中心党委吸纳非中心内重点企业、小区内优秀党员和辖区物业、社区民警一起成立区域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资源分享努力增进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形成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社建、企建、家建的共商共治区域性党建新格局。
“联”出各方聚力,“一股劲”共解遗难问题。中心党委积极搭建由治理中心牵头,社区民警、开发商代表、物业各区域经理、业主代表参加的五方沟通平台,依托区司法局项目资金,引入法官、律师资源,成立“常盈企社一体化”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了物业与治理中心沟通群、居民沟通群、像素志愿者群、党员群等多个微信群,通过畅通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商议、协商解决居民、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两年来,中心党委共化解邻里间、物业、企业、农民工讨薪等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引进朝花中弘园解决幼儿托管问题,引进朝阳区首家自助急救站—辰邦智能急救站,使居民在家门口体验到了自助急救的便利,引进蔬菜大篷车,方便居民不出小区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引进城市管理资源,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周边无路灯照明、影响出行的问题,引进北京雨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管理区域内社会工作,各方力量得到有效整合。通过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题共解,主动发挥资源集合优势,积极突出组织合力,实现了党建对基层治理的深度引领。
“拓”出组织张力,“一张网”共保区域安全。中心党委通过整合工商、食药、城管、派出所等各类执法资源,彻底取缔像素北区100多家无证无照三合一餐馆;清理整治了中心街无照夜市以及南五、南六临街餐饮商户于夏季摆出的烧烤大排档;成立常营地区首个物业摩托车巡逻队,加大日常安全防范力度;党的十九大会议期间,充分发动群众,各界合力,有效阻止了一起外地上访重点人的跳楼倾向、及时发现制止了一起汽油自焚事件、查处一起非法柴油运输事件,确保了区域稳定;在环保督查月、四十天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中,中心党委班子成员与党员、志愿者、中弘文昌物业的员工一起,织密网格,形成网络,对小区各楼楼道堆物堆料情况进行集中清理,对542家一层商户进行反复核查,消除“三合一”场所130家,为整治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出生活魅力,“一家人”共建美丽家园。中心党委先后投入60多万元在中心街建设完成了法治文化大道,在非中心、北京像素南区、北区内增加便民座椅300个、棋牌桌18个、乒乓球台4个,加铺减速带100多米,加装各类宣传栏近40个,建设完成了集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北区孝亲园、南区孝亲园和下沉广场文化园,先后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志愿者服务队、太极拳队、乒乓球队等文体队伍;成立了“爱洒像素志愿服务队”,每周开展楼道清理、小广告铲除、户外宣传栏清洗、捡拾狗粪等志愿服务活动。两年多来,共组织居民、职工参与乒乓球赛、健步走、瑜伽班、志愿服务等100多场次的活动,区域管理日趋规范,小区环境大为改观,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居民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满意度迅速提升,先后收到居民、企业送来的锦旗10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