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海淀区抓实“两新”组织党建服务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海淀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0-22

1989年全国第一个非公企业党建主管机构在北京市海淀成立至今,海淀区非公企业党建在探索中历经30载。30年来,海淀区始终坚持把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凝心聚力、助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园区党建为龙头和特色,辐射带动全区非公企业党建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之路。目前,海淀区在先行先试改革、高端创新要素聚集、高精尖产业培育、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非公党建工作也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大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统筹完善“两新”组织党建领导及管理体系。一是构建“两线四级”组织领导体系。设立区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专项工作组,建立区委统筹,各系统、街镇党(工)委具体负责、“两新”党建孵化平台和党群服务阵地常规指导、企业党组织具体实施的“两线四级”党建工作体系。二是构建“区域联动”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园区、属地、行业管理等条块各方力量,探索形成“一方隶属、多方服务、区域共建”的管理模式,打造“两新”党建融合发展的区域共治共建共享模式。三是构建“三个同步”党建协同机制。即推动企业登记注册、业务评估检查、年检校验等同步采集党员信息、同步推进组织建设、同步谋划党建工作。建立“两个覆盖”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摸清底数、更新信息、资源共享。

深化党建思维,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应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挑战,在非公党建理念创新、党组织组建、党员发展、考核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一是树立非公党建“三个服务”的工作理念。树立非公党建工作服务核心区企业发展、服务党员群众、服务社会的理念。二是明确大、中、小“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准确定位中小型企业党建工作,联合发展小微企业党建工作,全方位推进园区企业“两个覆盖”工作。三是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方式。为非公企业配备党建工作指导员1000余人,引导企业实施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科技创新攻坚队,开展“党建挚友”评选等一系列新举措,为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

做实党建服务,优化“两新”组织发展环境。强化对“两新”组织服务保障力度,推动“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两核一带多点”党建发展新格局。以中关村地区、上地地区及周边区域为核心主阵地,以北清路前沿科创走廊为主带,多点覆盖各类园区、地标性商务楼宇、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商圈,着力抓好互联网企业、独角兽企业、民办学校等特色党建工作。二是开通党建服务企业“三辆直通车”。设立“党建协同发展办事窗口”,为 “两新”党组织开通办事直通车。设立“党建协同健康发展窗口”,为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开通就医直通车。每年定期拨付新建“两新”党组织启动经费、书记(党务工作者)岗位补贴、园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等资金,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通保障直通车。三是建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设“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中关村西区“红帆”党群政治生态,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税收”融平台建设。

强化党建创新,激发“两新”组织发展动能。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坚持改革突破、创新引领,激发“两新”组织发展动能。一是以改革为突破,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区委牵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9项措施,制定“创新发展16条”和“党建改革16条”,创新制度机制,优化服务措施,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二是以创新为引领,启动企业发展“引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立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党委,打造“众创空间党建联盟”和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在北京市率先建立困难企业纾困基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三是以发展为目标,实现党建业务“双赢”。开展“双培养一促进”工作,将一批企业高管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发展为党员,将一批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约15%企业党员发展培养为企业高管和技术带头人。以党建推荐评选区重点企业,享受区内相关服务政策,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双赢”。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纳税200强企业中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形成了党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上一篇:密云区实施“群众痛点攻坚行动” 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下一篇:朝阳区安贞街道“三呼三应”聚民声主动治理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