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代之声 > 组工论坛 > 正文
组工论坛

莫让“问题清单”异形为“问题模板”

文章来源:“北京时间”网站        作者:李丽敏        发布时间:2025-07-08

深入查摆问题不足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自我剖析找出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针对性地整改,确保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但是,也要严防部分干部“应付式”查摆形成“模板化公式”,看似反思深刻,实际“套之众人皆可用”,让“问题清单”成为了“问题模板”。

“问题模板”具有浅表性和通用性的特征,查摆的问题既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又像“万能公式”谁都可用。比如,理论学习不深不透,试问谁敢说自己学理论又深又透?具体不深在哪、不透在何处却没有进一步反思。又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言以蔽之“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把这一复杂的过程过分简单化了。再如,为民服务的不足概括为“宗旨意识不牢”;发展方面的短板归根于“创新意识不强”;解决不了的难题溯源到“历史遗留”等等,成为了自我检讨的“高频词”,看似是“自我革命”,实则是抱着“大错没有,小错都犯”的法不责众心理,让查摆的过程成了走过场,用“模板”套在个人身上,美其名曰“个人问题清单”。

为何“问题模板”盛行于查摆问题环节?从根源上来看,还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干部把问题查摆当成是可有可无的“秀场”,用泛泛而谈、不痛不痒的浅问题蒙混过关,把“刮骨疗毒”“标本兼治”的目标抛之脑后。有的干部认为问题查摆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要上级部门认可、领导认可,“问题清单”是否符合个人实际、是否深挖问题根源都没有关系,从网上搜罗几条、用AI生成几个,完全不需要绞尽脑汁,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这一“规定性动作”。有的则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不能暴露出自己的工作短板,错误地认为浅层次的“问题模板”既能展现个人端正的态度,其中的问题又不会影响到个人政绩。

如何不让“问题清单”异形为“问题模板”呢?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监督。上级部门通过成立指导组的方式,对下级单位落实学习教育进行全过程监督,对查摆问题过程中的“清单”进行把关,倒逼个人查摆问题往深里去、往实里走。另一方面,提高个人思想认识。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问题清单”,变“报喜不报忧”为“报喜又报忧”,聚焦个人查摆、围绕工作反思,让个人的“问题清单”极具“个人特色”,真正做到查之有据、改之精准,让问题查摆成为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在“问题清单”的洗礼中,实现思想、作风、行动上的真正转变。

上一篇:让基层干部以“为”树“威”

下一篇:开门教育要“开门”更要“开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