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两新"党建 > 正文
"两新"党建

丰台区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丰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9-08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是辖区居民的“好邻居”,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用一次次“举手之劳”传递邻里温情,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急先锋”出动 筑牢防汛堤坝

暴雨预警信号在城市上空闪烁,西罗园街道洋桥村社区平房区,刚送完当天最后一单的申通快递员盖大哥和同租住该区域的3名美团骑手戴上红袖标,直奔社区居委会报到。

在平房区隐患排查现场,他们有的举着手电筒紧盯墙角屋檐的渗水痕迹,有的挨家挨户提醒清理排水沟,顺带把反诈宣传页送到居民手中。作为穿梭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的“活地图”,他们对社区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常住居民。

当河水上涨近25厘米时,社区书记一声招呼,盖大哥与伙伴们立即配合社区工作者展开行动,他们两人一组扶住警示桩,捆扎警戒带,在20分钟内将近百米警戒线架设完毕。弯腰捆扎警戒带的动作带着常年搬运包裹的稳健,胶带反复缠绕的力度藏着对居民安全的考量,“汛期危险”的提示牌在暮色中格外醒目。晚上10点多,带着一身疲惫的“黄马甲”们踏上归途。

“哪条路容易积水、哪户居民需要多留意,我们心里都有数。”美团骑手于大哥的话道出了对社区的熟稔与热忱。在这场与暴雨赛跑的防御战中,新就业群体朋友们用他们特有的职业优势重构着防汛救灾的响应网络,让配送订单的“最后一公里”技能,转化为守护生命的“最先一公里”担当。

“搭把手”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太平桥街道莲花池南里的张爷爷家中,90岁的老人对着焕然一新的窗户连连称赞。“小董真是个好孩子!上次帮我们买药,这次又来帮忙擦玻璃,真是帮了大忙!”

两天前,顺丰快递员董大哥在派件时发现老人家中因漏水导致窗户污浊,便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和小伙伴们一起带着清洁工具上门为老人擦洗玻璃。从窗框缝隙里的积灰到玻璃上的水渍印,从内层窗台到外层玻璃,他们忙活了近两个小时,连边角的顽固污渍都被一一擦净。原本雾蒙蒙的窗户渐渐变得透亮,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洒进屋里,照得老人脸上的笑容格外温暖。

擦玻璃的间隙,大家还和老人唠起了家常,询问最近的身体状况,顺手把窗台散落的杂物整理整齐。“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窗户亮得都能映出人影了!”老人高兴地连声道谢。

这早已不是董大哥第一次伸出援手,在配送过程中他总习惯在派件时多留意几眼——哪家老人行动不便、哪家需要帮忙捎带垃圾,他都默默记在心里,趁空闲时主动搭把手。送快递同时也做一些免费的“额外服务”,这些对于他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截至目前,已有6名快递员、外卖员像董大哥一样加入了太平桥街道社区“太平新锋”志愿服务队,他们的加入让社区志愿服务更加多元化,也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随手拍”行动护航居民安全

正值炎炎烈日,室外行人稀少。在右安门街道开阳里二区大门口,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奶奶不慎摔倒在路边。这危急一幕,恰巧被途经此地的“佑安小飞侠”志愿服务队队员、快递员王大哥发现。原本正争分夺秒派送快递的王大哥,立即停下工作,快步来到老人身边。他俯身轻声询问:“老人家,您感觉哪里不舒服?头晕吗?身上疼不疼?”在老人表示并无大碍,只是无力起身后,王大哥仔细确认老人没有明显伤情,才小心翼翼地将其搀扶起来。

由于老人记不清家人的联系方式,只知晓自己和子女的住址信息,王大哥迅速通过“佑安小飞侠”志愿服务队微信群上报现场情况。右安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与王大哥核实老人住址,并立即联系老人所在社区的干部通知其亲属。

在等待期间,王大哥一直守护在老人身旁,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最终,应老人要求,他搀扶着老人,一步步将其安全护送到家中。此时,社区干部也已赶到老人家中。完成交接后,他才放心离开,匆匆赶去完成余下的派送工作。

王大哥所在的“佑安小飞侠”志愿服务队,成员均为外卖员、快递员,他们利用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成为社区隐患的“移动探头”和应急救助的“第一响应人”。队员们借助 “随手拍”“马上传” 等便捷手段,实时反馈问题,党群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对接,迅速联系职能部门处理,形成 “骑手发现、党群对接、部门处理”的高效闭环管理模式。

从盖大哥参与防汛排查,到董大哥帮老人擦亮玻璃、王大哥街头扶起老人,这些“城市毛细血管”正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邻里守望”的内涵。随着更多“小盖”“小董”“小王”的加入,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生力军。

上一篇:朝阳区“三双”机制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新范式‌

下一篇:海淀区永定路街道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的实践与探索‌‌